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父子中考前就成绩问题对赌: 儿子赢得千元赌注后, 其父却选择反悔

“底线只是1000元么?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是缺舟也渡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底线。

而这个底线,有所不同。

有的是亲人,有的是朋友,有的是伴侣,有的是金钱。

前面三者比较抽象,细谈起来,也比较费篇幅。

但是最后一项,很容易理解。

因为就是具体的数字。

有些人可能因为一百元,就去抢劫了。

但是有些人几个亿都不会动心。

这就是一种底线。

底线有高有低。

大家觉得底线只有几百或者几千块,几万块这样的人。

值得与之深交么?

不管是舍不得,还是说有顾虑。

在那个瞬间,他确实失信了。

事情是这样的。

此前,网传一则视频。

画面里一老一少正在进行争吵。

少的表示:“游戏是用来放松,你当游戏是什么?当我是不是傻?

我现在比你聪明多了。”

老的则表示:“那你是这样,如果坚持要买游戏。

我这1000块是不会给你拿的”

根据网传的消息背景来看。

事情大体是这样的。

一老一少是父子关系。

两人进行打赌,如果儿子中考能够考超650分。

那父亲就给儿子1000元。

结果呢?小子真争气,一下子考了681分。

这算很不错了。

而父亲可能也算是兑现承诺。

但是听到儿子要用这笔钱,买游戏机的时候。

就不愿意了,就进行了反悔。

对于一件事进行分析,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看。

而且希望这件事,也能够给大众在以后的教育孩子中有所启示。

第一,关于教育中的奖励制度。

父亲的这种奖励行为,如果按照心理学的层面来看。

是一种增强法的正强化。

很简单,就是给予对方所喜欢的刺激。

在这里,指的是钱。表现好,就可以得到。

而负强化,则是表现好就撤销惩戒物(对方所厌恶的)

这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

但是因为这个父亲的不周全,可能会导致孩子丧失上进的欲望。

从而对于正向刺激,不再期待。

一旦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二,父亲的担忧和错误

父亲的担忧或许有一定道理。

毕竟“玩物丧志”这个事情也不再少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不希望孩子被游戏耽误了学习。

但是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不信错①

作为父母应该更好地相信孩子。

这名父亲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没有很好的信任。

理由在第二点。

另外一个父亲的行为所给出的答案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认定孩子抵抗不了诱惑。

而这个决定的做出,到底是他过于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抵抗不了诱惑)

还是说他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相信孩子)

这个无从知晓。

只能说父母在运用自己人生经验的同时。

不要忽略了自己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自觉性。

只认为游戏所能够带来的是沉迷。

而忘记了还有适当的放松功能。

游戏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沉迷者。

他们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任务关系。

有些孩子的自觉,要值得相信。

少思错②

作为父亲应该更谨慎一点的。

只是简单的对赌说法。

一方面可能是上述所说的。

认为儿子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父亲本身的格局和想法不够大。

两个人之间的承诺,也仅仅只是到金钱。

没有规定这笔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从而产生了漏洞。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进行履行承诺。

别说儿子把这个钱拿出买游戏了。

就是干点别的,也是孩子的自由。

失诺错③

现在父亲要自己人为独断去填补这个漏铜。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毁坏承诺和契约精神。

少思,应该要付出的代价。

却要利用父亲的权威来进行填平。

一码事归一码事,哪怕担心孩子玩物丧志。

那是另外的事情。

现在要处理的是对赌之间的问题。

不能愿赌服输,选择了逃避,顾左言他。

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以及话语所承诺的分量。

这真的值得么?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不是很好。

第三,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

矛盾的爆发不是突然的。

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这一次就算是糊弄过去了。

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可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一旦是日后再度爆发矛盾,这件事再被拿出来说。

可能又是一场风雨。

当然,父母出尔反尔,不代表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这种横加的干涉,如果碰上了孩子想要独立的思想时。

是会产生很大的矛盾。

另外,诚信毕竟是现代社会文明人的通行证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