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

“民转公”被提上日程, 私立教师心里开始发慌, 官方回复指出出路

职业的选择向来都是学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一旦选错了方向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以前毕业生喜欢高收益的职业,但是现在的毕业生更加看重综合性。

因此那些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稳定且挣得还不少的岗位就成了“香饽饽”,教师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众所周知教师编制竞争激烈,很多学生迟迟无法成功上岸,只能退而求其次进入私立学校当老师。

其实私立学校老师虽然没有编制,但好歹也是个教师岗位,薪资待遇还不错,能力越强挣得就越多,但是“民转公”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让很多私立学校的教师心里开始发慌,不知道日后该往哪走,对此官方给出的回复,相当于给教师们提供了出路。

“民转公”被提上日程,私立教师心里开始发慌,官方回复指点迷津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公立和私立两种教学模式,公立学校管理严格但数量少,学生入学比较麻烦,尤其是初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这种现实情况制约下,私立学校成为很多普通家庭的选择,但是私立学校收费不明、学费生活费昂贵,还存在很多的管理漏洞,而且很多教师的资质也不够,弊端也在这一点点暴露。

因此“民转公”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有关部门也在进行调整,对于那些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取缔或转为公办,而且还强调以后将不再审批私立学校的办学申请。

换句话说现存的私立学校有可能保留私立的形式,但也有可能变成公立,以后将不会再新增私立学校,而是多一些公立学校,这是很多家长想看到的情况。

家长是有盼头了,但私立学校的教师就有些慌,因为本身就没有编制,如果转为公立的话很可能就被淘汰了,教师们忧心忡忡的。

对于教师们的担忧,官方给出了明确回复,算是给教师提供了出路和方向,官方强调学校实现“民转公”后依然需要稳定的师资力量,所以会给学校提供一定的编制名额,只要老师能够通过考核就可以继续执教。

但是如果教师考核不过关,或者是不想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话,可以获得一些补偿,然后另寻出路,也算是给了教师选择的机会。

其实“民转公”并不会全面实行,还是会存在一些民办学校的,那么教师只要能力足够强,不管是考编还是跳槽到其他民办学校,都是不在话下的,因此不用过于担忧。

制度的转变需要时间,“民转公”趋势明显,但教师也不必过于担忧

虽说“民转公”是很多家长的心声,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探讨这个问题,但是制度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有趋势不代表会立马落实。

而且民办学校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虽然很多弊端在不断暴露,但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整治,也是可以达到家长理想的效果的,因此所谓的“民转公”不会全面实行,毕竟制度也不会“一刀切”。

所以在笔者看来,私立学校的教师可以未雨绸缪,但没必要太过忧虑,只要按部就班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有计划地发展职业道路就可以了,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还是可以花些心思去考编。

而且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教师的业务能力才是最让人看重的,只要教学能力突出且师德过关,将来不管怎么变动,心里也不会太慌,所以在职教师和即将踏入教育行业的师范生,都要找准努力的方向,与其杞人忧天不如踏踏实实完善自身。

私立也好公立也罢,教师只有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才能无畏淘汰危机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能力和教师的品德是发展的根源,师范生在校期间就要以提升专业水准为核心去学习,进入岗位也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摸索适合自己的教育之道。

而对于已经在岗位上工作的教师来说,工作繁忙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忘了自身的提升,多去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知识也要与时俱进,现在的孩子懂得多,只有老师的知识储备量足够丰富,才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与认可。

当然除了教学能力之外,师德师风也很重要,教师要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去教学,多去看看孩子的“闪光点”,采取“鼓励和尊重”式教育才是当代教师应有的做法。

【笔者寄语】“民转公”是一个大的趋势,私立教师内心慌乱也可以理解,但也没必要过于担忧,只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未来制度如何转变,都不用担心被淘汰,所以找准努力的方向和落脚点很重要。

话题:你觉得“民转公”能够实现吗?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