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把冷门专业学精照样一片天

自己考大学时并没有过多在意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差,所以抱着只要有学上就满足的想法填报志愿。

如今,在孩子考大学时却在如何填报志愿着实头痛一番。不过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与女儿,不要太过于看重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因为无论学什么,只要学好了都有成才的机会。

原来这样的想法只是想给自己的选择找一个台阶或者借口而已,并未有多深的理解,但在通过阅读季羡林有关文章和《季羡林会传后》彻底明白了就算是冷门专业只要学精了照样成为热门专业。

季羡林当年被北大、清华两所全国最高学府同时录取,但为了能够将来的出国自己却做出了弃北大而选清华的决定。因季羡林学的是文科,所以到了清华后在西洋文学系学习德文专业,按现在的说法这属于小语种专业。而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认识就是对小语种的不屑,感觉学这样的专业将来一没出息,二没出路。

其实当年季羡林选的这个专业也只是因为从小接触过德语,选择这个专业顺理成章。但在清华四年,他对所选的专业学得并没有感觉有多好,令人没想到的是在选修专业上学得倒是如痴如醉,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专业课乏善可陈,选修课异彩纷呈。”

最后成就季羡林的还是在小语种专业里的选修课,当时选修课之一就是“佛经翻译文学”,由著名的陈寅恪教授讲授。也就是这样的一个选修课专业,在季羡林留学德国后选择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作为自己的专业。

看到这样的专业,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觉,反正我是在读季羡林的文章后才知道有这样的专业,而季羡林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选择了这样的专业。也许是自己的孤陋寡闻,学识不够,所以曾经也对所选专业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去年女儿高考,看到北大提前批专业里几乎都是小语种专业,相信不只我一个人,有许多家长都会这样的专业有所犯嘀咕,能够正常录取的同学也不会选这样的专业。

其实,当年季羡林在清华选择德文这样的专业,将来的就业形势并不比现在强到哪里去,甚至比现在还要惨,那时候流行着“毕业即失业”的说法,这个在季羡林文章里有,在茅盾散文里也看到过,茅盾曾经还专门写过一篇《毕业=失业》。

季羡林当年就是为了出国留学镀金后回来能够找到一个好点的工作而已,但他对学习从没有放松过,通过在德国十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学精,甚至从此将该项专业由西方转向东方,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这是何等的功绩,难怪季羡林身上有那么多的头衔,这可不是轻松得来得,而是通过真才实学换来的。

所以,有人对一些冷门专业那种“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的两难选择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无论什么冷门专业只要学精了照样造成属于你的一片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