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华人天才陶哲轩: 8岁在美国高考760分, 智商秒杀爱因斯坦, 现在怎样了?

8岁考SAT数学高达760分,碾压美国一众考生。

据说智商比爱因斯坦还高,高达230。

21岁当上博士,24岁成为教授,31岁就拿到了菲尔茨奖。

什么是神童?

这位传奇的数学家——华人天才陶哲轩便是公认的神童!

是什么环境造就了这么一位天才?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01

1975年,陶哲轩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出生。

他的父母都是华人,怎么会在遥远的澳大利亚出生呢?

这还要从陶哲轩出生前开始说起。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出生在上海,母亲梁慧蓝出生在香港。

二人均在香港大学就学,也就是在那时结识。

从香港大学毕业后,陶象国成为了一名儿科医生,而梁慧蓝去做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梁慧蓝从小,就对物理和数学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而陶象国也是一名高材生,集父母之长,这或许就是陶哲轩从小就异于常人的原因之一吧。

没工作多久,夫妻二人就萌生了移居国外的念头。

说行动就行动,一旦做好了移居的准备,陶象国和梁慧蓝二人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澳大利亚。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工作、住所,等等,夫妻二人在澳大利亚的一切都已经安顿下来。

这时候,陶哲轩出生了。

陶哲轩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因此父母对他格外宠溺。

他们给陶哲轩起了英文名字Terry,平时在家的时候,母亲总是喜欢亲昵的叫他Terry。

后来,为了更好地陪伴陶哲轩,梁慧蓝干脆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

在陶哲轩2岁的时候,他对数学的敏锐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这让发现这件事的陶象国二人欣喜不已:咱家莫不是要出天才了?

于是夫妻二人在陶哲轩三岁半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把他送到了当地的一家私立小学里。

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陶哲轩虽然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可对于学校安排的其他科目却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更甚的是,陶哲轩因为智力超群,被破格提拔到小学,可他却和班里孩子们年龄相差太大,不会和大孩子相处。

除此之外,小学的孩子们大多能照顾自己。

可是陶哲轩当时才不到4岁,根本就没有自理能力。

如果就这样,让陶哲轩继续在这个学校就读的话,无异于是揠苗助长,不但不利于他的学习,还对他的身心健康没有任何帮助。

看到这种情况的夫妻二人也是十分着急,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教授和专家,向他们请教了关于陶哲轩的问题。

在专家的建议下,陶哲轩从小学退学,转入了幼儿园。

据专家说,要先从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技能开始。

但是陶哲轩的父母妥协送他去幼儿园,并不代表他从此就“泯然众人矣”。

相反,陶哲轩的父母只是为了让他先去幼儿园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

而平时在家的时候,就由梁慧蓝亲自“加课”,辅导他一些小学的课程。

上幼儿园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年半里,陶哲轩在梁慧蓝的辅导下,学完了小学所有的数学课程。

当然,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也少不了家长的努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陶哲轩,夫妻二人开始有意地关注一些天才儿童教育的新闻、书籍。

他们还加入了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在闲暇之余,夫妻二人便会去听听课,学一学。

在陶哲轩5岁的时候,夫妻二人才决定再次将他送入小学。

不过这次,陶哲轩去的却是公立小学了。

为什么这次,他们没有再次选择陶哲轩第一次就读的私立小学呢?

原来,这位公立小学校长的一句话,打动了这对夫妻。

他说:

“我可以为你们的儿子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

夫妻二人一听,这行啊,儿子现在已经把小学数学学完了,再跟着年级走,就是耽误他了!

在双方的协调下,一入学,陶哲轩就被安排进了二年级。

不过不一样的是,每每到数学课的时候,就能从五年级的教室里看见陶哲轩的身影。

这就是校长承诺的灵活的教育方案!

尽管陶哲轩跟着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学数学,可他的水平还是要比那些孩子们高的。

于是在兴趣的驱使下,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而那时的陶哲轩才仅仅7岁!

7岁时候的我们在干什么?

和泥?玩玩具?看电视?

但7岁的陶哲轩已经开始自学,令许多大学生倍感头痛的微积分了。

这次是这所小学的校长首先发现陶哲轩的变化的。

他惊讶的同时,又十分惜才,在征得夫妻二人同意后,这位校长便迫不及待地去联系了附近的中学老师。

就这样,年仅7岁的陶哲轩就已经迈进了中学的数学讲堂。

有许多天赋异禀的孩子在上学时会跳级,陶哲轩小时候跳级的速度尤其“惊人”。

5岁上的小学,8岁就升入了中学。

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在自学微积分的一年后,陶哲轩就出版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数学书籍《关于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

出版这本书后,不少海外的科学家们已经听到了这个少年的名字。

02

在那个暑假,陶哲轩和他的父母一起,受邀到美国游学。

在美国,陶哲轩受邀参加了SAT(美国高考)数学科,并得到了760分的好成绩。

要知道,SAT数学科目满分才800分,陶哲轩考出了许多高考生都达不到的高分。

此信息一出,引得大众哗然,在舆论的推导下,美国的权威机构对陶哲轩进行了智商测试。

在IQ测试里,陶哲轩的分数高达230分,远超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在升入中学后,陶哲轩在数学探索方面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反而越跑越快。

他先是用一年时间适应了中学生活,后又自己跑到了家附近的弗林德斯大学旁听数学和物理。

此时,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坐不住了,纷纷开出各种条件,想要留下这个天才少年。

可要想成才,先会做人,这是陶象国一直奉承的观点。

当时他和梁慧蓝并没有被舆论推着向前,而是将这个选择权交到了陶哲轩的手上。

最终他们还是选择先回到澳大利亚深造,再冲击各种奖项和记录。

成名不急于一时,先打下各方面的基础,再让他对数学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才是作为父母应该为他做的。

在陶哲轩10岁时,遇到了伯乐埃尔德什。

数学家埃尔德什在遇到陶哲轩的时候,已经70岁了。

可是年龄并不能成为阻碍二人交流的屏障。

在一次交谈后,陶哲轩过人的知识储备,让埃尔德什眼前一亮,两人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侃侃而谈。

后来陶哲轩也拜入了埃尔德什的门下,成为了他的学生之一。

此后,陶哲轩的名声正式打响。

先前因为陶哲轩年龄小拒绝他参加大赛的澳大利亚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队也向他抛来“橄榄枝”。

陶哲轩也不负众望,在加入竞赛队的几年间,将所有奖项拿了个遍,还创下了金银铜最年轻得主的记录。

如此成就的少年,不知道多少名校为他展开臂膀,可陶哲轩最终却选择了澳大利亚当地的一所普通高校——弗林德斯大学。

1989年,14岁的陶哲轩选择了已经有旁听两年经历的弗林德斯大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后,陶哲轩又开始了他“恐怖”的跳级能力,开始攻读硕士。

硕士一年后,在埃尔德什的推荐下,陶哲轩来到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

可到了普林斯顿以后的生活,却并不如之前一样顺利。

读博的第一年里,成为一位刚刚成为普林斯顿教授的人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当时陶哲轩身边的同学谈论的都是他听不懂的术语,这让这个傲然的少年一时间钻了“牛角尖”。

为了逃避,他开始把精力放在游戏上。

在一件事情上付出的时间太多,就会削减其他事情的完成度,就算是天才也不例外。

在不知不觉间,陶哲轩的成绩开始肉眼可见地下滑。

让陶哲轩真正崩溃的,是在一次量子物理学的考试中。

当时开始的内容是写一篇关于量子物理学的论文,而这篇论文占到总成绩的50%。

许久没有学习的陶哲轩根本无从下笔,情急之下,他直接哭了出来。

陶哲轩在考场上的情绪突然崩溃,考官不得不停下工作,将他送出考场。

所幸在这件事后,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在学校和父母的有意引导下,陶哲轩渐渐地摆正了心态。

正如他的父母对他期盼的那样“对数学的热爱渐渐变得成熟而炽烈”。

正如父亲陶象国说的那样:

“他真正从一个短跑运动员转变为长跑运动员正是在普林斯顿修学期间,在那里,他常常感到自己基础的不足。”

摆正心态后的陶哲轩,进步速度快的令人惊叹。

从神童、小天才,到成为数学研究者,科研工作者,都是陶哲轩在普林斯顿就学期间发生的。

21岁,陶哲轩获得博士学位,24岁,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刷新了该校最年轻教授的记录。

2006年,陶哲轩获得数学界含金量十足的菲尔茨奖,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人。

2008年,陶哲轩获得艾伦沃特曼奖,不过这在大家眼中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样一个天才少年,还会怎么打破大家的认知呢?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陶哲轩一直奋斗在他热爱的数学行业。

2009年,陶哲轩作为华人第一次回到中国,担任比赛的主考官,并且参与了某届“数学奖”的评选工作。

同年,陶哲轩在清华大学的出现,引起了无数热爱数学的学子们的欢呼。

他的经历,令人向往,他的演讲,令人着迷,陶哲轩的名号,无人不知。

陶哲轩和本·格林一起破解并完善了“孪生质数”的相关猜想,证明了被搁置80年之久的“埃尔德什差异”。

03

那么这么一个天才,除去对数学方面的贡献,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早在当时在UCLA任职期间,陶哲轩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劳拉。

劳拉是一位韩裔,她长相普通,却对陶哲轩有“粉丝般的狂热”。

但劳拉也是一位有内涵的高学历女性,她在美国航天总署担任工程师。

二人结婚之后,劳拉为陶哲轩生下了一儿一女。

陶哲轩不仅是个工作狂,还是个好父亲。

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受人敬仰的大教授,回到家后,却最喜欢给自己的孩子换尿布。

对于陶哲轩来说,和工作不同,陪伴妻儿做的点点滴滴,都是会让他享受其中的。

不仅如此,有空的时候,陶哲轩还会亲自接送孩子上学。

陶哲轩不仅在工作方面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在为人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引导。

某次获得“数学突破奖”的陶哲轩,将价值300万美金的奖金一份不动的捐进了“培养新一代人才基金会”。

所以在妻子和孩子眼中,陶哲轩是一个科学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有责任心的父亲、丈夫。

那么在学生眼中,陶哲轩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曾经被陶哲轩带过的博士生说: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谦和。”

众所周知,陶哲轩从3岁开始,就步入大众眼中,所以他的名气很大,而名气带给陶哲轩的却是对自己的高度要求和过分的谦虚。

他从不恃才自傲,对待学生都很包容;

他喜欢“见义勇为”,如果有学生被导师欺负了,他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头脑灵敏,思维迅速,是学生们对他的一贯认知。

但有时难免遇到十分晦涩的问题,这时,他也并不因为自己不会感到气恼,反而第一时间联系相关的“大牛”来解决问题。

就像《纽约时报》说的那样:

“陶哲轩最令人羡慕的,不是惊人的天赋和出色的成就,而是在坐拥这些成就的同时,还能成长为一个享有健康生活的快乐的普通人。”

他并没有那些自居名人的装腔作势,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除去那些附加的天赋、名气,陶哲轩更喜欢做普通人。

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小时候有段时间,陶哲轩是非常“自负”的,他足够相信自己,但实力却不止如此,还闹出过笑话。

有次参加竞赛,陶哲轩用20分钟就答完了两个小时的题,甚至在剩下的时间里,他设计了一种计算π的方法。

后来被母亲问为什么不检查一下答案,他还是信誓旦旦的说:“等着我领奖吧!”

可最后竞赛结果出来后,却发现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名字。

后来,父子二人复查试卷的时候,才发现错误竟是计算失误居多。

从那以后,陶哲轩便知道了,骄傲自满并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小时候的陶哲轩和普通小孩一样,经常丢三落四。

什么水瓶啊,书本啊,午餐盒啊,都从他的手里被弄丢过。

除此之外,他也是个普通的人,他会因为一道数学题结算不出来生闷气;

会故意将羊毛衫反穿,原因是他觉得羊毛衫反过来会更暖和一点;

他还会和母亲抱怨生活不易,会因为生活琐事烦恼;

会突发奇想,只穿一只袜子出门。

但这就是人,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神。

正如杨朔说的:

“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义。”

04

陶哲轩的成就也不无道理,就像爱迪生说的: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年少成名的神童不在少数,陶哲轩能走到现在的地步,不光是依靠他的天赋,更多的是他对求知的渴望。

但凡是历史上有名的人,无不是在自己领域“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出来的。

郎朗三岁学乐理,刘翔从队内最差成为世界冠军,背后是任何人都看不到的辛酸汗水。

换而言之,陶哲轩和数学关系像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情。

用陶哲轩自己的话讲:

“努力,勇敢,热爱与坚持,都比聪明更重要。”

陶哲轩的成功,除却他身为天才少年的自我要求,还有适当的环境养成。

伤仲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天才的背后,必须要有一对同等付出的父母和他们创造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环境。

身为天才少年,他们年少成名,身边的诱惑并不少,甚至更多。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而此时,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将眼光放远,不要把利益局限化。

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陶哲轩正是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才造就了现在的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