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开设恋爱课很重要, 女生上课玩手机, 被同学看到搜索内容尴尬不已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专业本领,还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提前做好从学生到成年人的心理转变,以最好的状态走出大学校园。

眼下的教育环境,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历和考试成绩上面。想要过好这一生,不是只会应付考试就可以的,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才是决定学生能否幸福的关键。

有的学生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却在人际交往和恋爱方面走了太多弯路,导致分散学习经历,形成不良心态后,轻者成为社恐,影响日后的就业和升学,重者还会选择轻生。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不如学校统一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走出认知上的误区,或许对未来发展和成家立业大有裨益。

大学开设恋爱课程很重要,女生上课玩手机,被同学看到搜索内容尴尬不已

大学生小郭上课时,发现旁边的女同学并没有在听老师讲课,也没有记笔记,而是在老师的视线盲区里玩手机。从远处看去,她好像遇到了困惑,在网上搜索着什么。

好奇的小郭也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并用放大功能看清了这位女生的搜索内容。原来这位女大学生对一位爱打篮球的校友心生好感,却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在网上寻求帮助。

女生发现自己的搜索内容被看到后,也是尴尬不已。真没想到,大学里那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都没难住他们,结果却被这点生活常识难住了。网上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生怕这位女生被误导,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反而弄巧成拙。

类似的情况在大学生身上非常常见,学生不敢请教老师和家长,只能和同学或室友商量,缺乏过来人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若有老师能够耐心引导,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留下遗憾,毕业后也不会在为人处世方面吃亏。

有专业曾呼吁把恋爱课程纳入大学培养体系中,教育部予以答复,明确表示,鼓励各所高校开展恋爱心理学相关课程,像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一样,开设恋爱相关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很大好处。

为啥要开设恋爱心理学相关课程?

教育内卷现象,让学生花在考试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眼下不少中小学生根本没时间和同学有太多交流,上课期间老师不让说话,就连课间10分钟,不上厕所不喝水也不能离开座位,要保持安静。

再加上疫情这几年各学校的活动大量减少,学生多数时间在家上网课,和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恢复线下教学后,看到老师和同学感觉特别陌生。

到了大学里,除了对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以外,学生的情商比智商更能彰显优势。特别是如今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直线上涨,学生毕业年龄也普遍推迟。

以前的学生可能高中毕业就成家立业了,现在本科毕业等工作稳定后,学生就临近25岁了,家长就开始催婚,若是研究生毕业,家长就更着急了,学生也是措手不及。大学期间光顾学习了还没尝过恋爱的滋味就要相亲结婚,日后很难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还有些在读硕博研究生,年近30还不会交女朋友,只能到校外花钱找小姐姐解决生理需求。一旦被学校发现,很有可能被开除学籍,多年努力付诸东流十分可惜。若有相关课程能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正常交友,或许也能解决家长的心头大患。

大学还有哪些新兴课程值得推广?

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就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选修课程,恰能弥补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学习需求。就业指导课,就让很多学生大呼实用。若是恋爱心理学也能落地实施,将会有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广州大学还开设了选修课“生死学”,学生蜂拥报名,课后直呼生死学教育很有意义。这方面知识和性教育意义,让很多家长难以启齿,学生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缺失,若高等教育能予以弥补,学生必然受益匪浅。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未必全部都着眼前沿科技,也要留出一部分接地气的课程。丘成桐教授曾说过,科学家也需要有血有肉,才能有更高的学术水平。大学多培养一些应用型人才,或许会更有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