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高一被清华大学录取, 看了他的学校和经历, 我对自家娃降低了期望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前几天看了一篇心理方向的文章,文中说超过80%的家长,在孩子幼年时候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认识,和超高的预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才不得不接受现实。

我非常认可这样的说法,孩子3岁以前,主要活动范围是小区,小区里的家长,超过90%的家长,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并对孩子寄予厚望。

比如邻居家奶奶常挂在嘴边的,“我家宝宝”,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家宝宝可聪明了!”“我家宝宝说话早,听说说话早是聪明的体现~”“我家宝宝自己能玩贴画……”

诸如此类的场景很多,其实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一般,甚至对孩子有比较高的预期,这都是正常的,没有哪个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不如人(这都是经过无数次现实的捶打之后,不得不接受的)。

可是,真正有天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亮点,绝对不是贴贴画、会骑车、玩玩具这些小儿科的事情上,而是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小小年龄掌握的技能,绝对让家长目瞪口呆。

高一男生被清华大学录取,看了他的经历就知道一点也不奇怪

不知道您是否有过这样的心理反应,比如说看到哪个孩子被哪所名校录取了,会不由得产生一种想法:如果是我的孩子就好了,我的孩子是不是也有可能呢?

不瞒各位说,作为妈妈,我真切地有过这样的想法。

可是看了那个被破格录取的天才少年的经历以后,这种想法就彻底消失了,咱家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咱家的孩子永远也成为不了这样的孩子。

清华大学丘成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3年第一批入围名单已经公布了,其中有一个男生备受关注,这个男生正在读高一,就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这个男生叫周睿哲,没有一张学霸的脸,不戴眼镜,但是却是实打实的学霸,这孩子开了一个公众号叫“周天天爱聊”,聊的都是数学问题,虽然只有13岁,但是他对数学的造诣非常深,也非常喜欢找“数学教材”的茬儿,他的《无理数估算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据悉专业性非常强。

进入清华大学的丘成桐班测试,要经过初评、数学一次测试、数学二次测试、心理测试、面试、体质测试,不是天才,是不可能经过这些测试的。周睿哲通过了层层测试,最后进入了清华大学,这个结果就是对他的数学天赋的一种肯定。

我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值

记得李雪琴曾经在《令人心动的offer2》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高中的时候我们学习都贼好,进了大学以后,发现大家都非常优秀,我反而如释重负,觉得自己不用非得那么优秀了。

她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她所说的高中的时候学习贼好,那确实是贼好,基本上就是常年占学校里的“头把交椅”。进入到大学以后,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如此优秀,她自己倒感觉自己很一般了。

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概念是说,能够进入到这个学校、这个环境中的,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都是非常出色的。

全国有上亿的家长大概期望过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实际上每一年考上的就那么千数个人,这个概念自己品一品。

当我们认为孩子会很优秀的时候,无形中就会给孩子增加压力,但是当预期和孩子实际上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不符合的时候,这就是错位的,这显然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

优秀并且具有天赋的孩子,不是吹出来的,他们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他们不仅有天赋,而且非常勤勉,北大韦东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如果孩子不具备这样特殊的气质,也没有表现出在某个领域有非常强的天赋,我们可以调整心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然后从更现实的角度出发,这样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我家宝宝现在三岁,我已经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孩子未来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不过心态调整以后,规则还是要制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一定要自己完成,这些原则都不能变,虽然都是普通人,但是还是有积极向上、和消极萎靡之分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是一个积极乐观、充满正常正能量,能够完成基本的课业任务,能够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人。

其实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孩子只要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到这些基本的要求,就已经是好事了。朝着这样的方向成长,孩子未来一定可以独立向上积极地生存下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