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名师“送教下乡”公开课, 听课老师一个问题让其难堪, 领导忙圆场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教育公平也被称为最大的公平。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如今,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渐呈现从农村向县城、从县城向城市、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汇聚的趋势,这无疑给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对乡村教师及落后地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进行帮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应运而生。“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就目前来说,“送教下乡”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选择一些名师到乡下学校讲公开课,以公开课的方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乡下教师,从而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不过,对于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历来有着不小的争议。毕竟这种公开课一般都是讲课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反复打磨的结果,但是这样的课是否适用于日常的上课,或者说对日常上课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近日,就有一位名师在“送教下乡”公开课的评课阶段被听课老师的一个问题给弄得很难堪,学校领导也是赶忙出来圆场,才得以结束这种尴尬的场面。

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原来这位听课老师先是向讲课的名师问准备这样一堂公开课花了多长的时间,名师迟疑了一下说准备了一天。接着,这位听课的老师就问出了让名师难堪的问题,“我们平均一周是15节课,一节课一天,15节课要准备15天,要向你们一样每节课上出这么优秀,不吃不睡,一周时间准备也不够,这怎么办呢?

面对这样犀利的问题,这位名师也不知怎么回到,而领导也看出了名师的窘境,于是出来打圆场。

对于这位听课老师的问题,有网友拍手叫好。这些网友认为,所谓的名师公开课实际上就是表演课,而且实际准备的时间肯定不止一天,而是反复磨课磨出来的一堂课。还有网友表示,不少所谓的名师,其实就是包装出来的,真实教学水平并不一定比普通老师高。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位听课老师的问题有点外行了,因为公开课和常态课的目的不一样。还有网友表示,一周15节课,难道每节课都不一样,每节课都需要一天的准备时间?当然,在乡村学校,一周15节课都不一样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不少一线老师对公开课都是持保留意见的,但是不可否认公开课的初衷就是加强老师间的交流、促进老师的共同成长和进步。所以,就算一线老师再怎么反对,公开课都不太可能会取消,更别说这种名师“送教下乡”的公开课了。既然公开课不可能取消,那么何不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也就是说不管讲课的老师磨了多久的课,听课老师只需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部分消化吸收即可,这对听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收获,这才是公开课的真正意义。

公开课确实有表演的成分,但是利用好公开课也确实可以促进老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所以,一线老师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公开课,而不要一味抵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