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研究生考试迎来“弃考潮”, 百万考生放弃考试? 原因有点戳心

看到2023年的考研初试成绩,遍地400多分不禁让人感叹,考研真是越来越卷了。考研报名人数连年创历史新高,对许多大学生来说,考研成为必要选择,比直接就业更稳妥。因为,他们清楚,考上研究生,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拥有更多求职机会。

许多学生考上大学那天,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一个班级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都有考研的打算。他们大一大二阶段就开始着手备考,只希望能顺利考上研究生。

面对众多考生,即便高校不断扩招,大部分考生只能成为陪跑者。有的学生对考研很执着,一次不成功,就二战、三战,同时也有大学生中途放弃,对于这样的学生,是突然幡然醒悟,还是半途而废?

研究生考试迎来“弃考潮”,百万考生放弃考试?

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有很多,但中途放弃考试的考生也很多。就拿2023年研究生考生起来说,报考总人数在520-550万人之间,可是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并没有这么多,近百万考生放弃考试。

即便如此,考研竞争压力也很大。都知道考研这条路很难走,需要经过初试和复试(笔试和面试)。考研跟高考截然不同,学生参加高考的时候,有老师的指导,家长的敦促,班级同学一起努力,互相鼓励,学习起来充分动力。

而备考研究生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没有老师和家长在侧,就算室友和同学考研,也基本都是各自复习,偶尔分享下复习进度和方式,互相打气,相较于高考复习,枯燥且孤单。

有些学生盲目跟风报考,备考也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到参加考试的时候,知道自己没有上岸的可能,因此干脆直接放弃。

还有一些考生意志力不坚定,刚开始按照备考计划认真复习,可是很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备考效率慢,发现自己跟其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大,索性放弃这次机会。

总的来说,考研选择弃考的考生,原因很戳心。这些学生考研目标不明确,没有认真备考,考研意愿不强烈,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选择放弃。

而且这些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身问题,不愿意去就业,就开始了下一年的备考的计划,家长则被蒙在鼓里。这样的学生即便是参加许多次研究生考试,上岸率也不高,浪费自己的时候不说,还让家长跟着承担压力。

考研是一道选择题,大学生要慎重选择

考研,是大学生面临的一道选择题,如何选择,没有对错,全凭大学生自己。

其实,每年考研大军中,都有许多考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考研,他们只是看到身边很多同学选择考研,考研人数逐年增加,就认为这是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没错,考试是大多数普通家庭学生寻求更好发展道路的途径,但并不是适合所有大学生。

作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选择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做?做不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对于本科毕业后是直接工作还是考研深造?每位大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大学生最好在大三时期就做好选择,要是一边复习一边找工作,很可能两头都没有抓好。

大学生选择好发现方向,就要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考研和就业并不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大学而已。考研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没有坚定信念,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大学生,难于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考研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坚持努力到最后,才能收获到胜利的喜悦。目标不明确,跟风报考的大学生,即便不中途放弃,也大概率上不了岸,还会错过许多很好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下定决定考研,就要想清楚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该如何备考?考研报考时间一般一年左右的时间最好,前期大学生可以了解考研相关信息,收集学校和专业发展情况,合理充分利用时间

总之,大学生一旦动手准备考研,就要全身心投入,不要害怕辛苦和困难,保持报考的连贯性,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自己有信。考研备考需要长期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直接影响考研结果。努力去做才能得到答案,站着不动的人只是观众,如果大学生立志考研,那就行动起来。#暑期嗨学计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