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任正非: 不好好学外语, 农民子弟如何翻身? 评论区“听不得实话”

语言说到底是一种交流方式,没有必要说得那么“高大上”。如果作为一门科目进行系统化地学习,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无论老外还是中国学生,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语种,都可能感到困难。甚至拿自己的母语去做题,也可能无法得高分。对外语考试的必要性,也引发过巨大争议。

任正非:不好好学外语,农民子弟如何翻身?

家长们对英语课的态度,可以说产生了180度大转弯。记得以前“鸡娃”的家庭,最看重的科目之一就是外语。似乎那个时期会外语代表着前途无量。

而现在随着人才逐渐饱和,会英语的毕业生很多,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轻易能进学校当老师;甚至能轻松出国做翻译的年代。

而英语科目变显得很尴尬。认真学习吧,工作后多数人并不会用到。可你又不能不重视,因为它从中学到大学,都是考试里的主科。

郑强教授曾经怒斥英语培训过度的情况,认为这耽误了广大国内学生大量时间。有了知名教授的质疑,加上还有部分教育行业人士提出降低英语分值的建议。

更多家长也站在了“反感英语考试”的行列。而国民企业华为的“老大”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关于教育和人才的问题。

他却特别关注了英语这个话题。任总直言:他并不认为否定外语学科是理智的;不好好学外语,农民子弟如何翻身呢?不会外语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去。

他还提出,希望农村教育资源得到更多重视和帮扶。他很清楚来自村里的学生,在英语这门科目上往往很吃亏。老师本身能力有限,口语甚至基本发音也不标准。

但他希望农村的同学们,如果口语不好,至少也该尽力把书面的英语知识学好;确保考试过关。现在想获得一份好工作,不会外语很难吃到时代红利。

如果有读研的打算,更要重视英语基础,很现实

任总的企业需要强大的技术核心来支撑,所以对知识技术型人才也更为重视。华为不但在很多高校有校招,还针对高端人才设有“天才少年”计划,给予高薪。

所以他也比较关注教育。笔者认为他对英语学科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我们现在似乎陷入了一种“抵制英语”的情绪中,甚至问:我是中国人,为何学英语?让他们来学中文。

其实本质上跟爱国无关,倒是有些天真。什么语言国际通用,学哪个外语更容易拿到好工作,这些不是我们凭空一句“让别人学汉语”就能改变的。

如果培养学生有读研的计划,那么更需要及早认识到英语基础的重要性。现在考研竞争也很激烈,许多同学甚至大一时就已经决定和筹备考研事宜。

为什么有些名校的部分课程要英语授课?在国内不该讲汉语吗?答案很简单,越是学术方面的问题,越是涉及现代技术,往往越需要参考和学习海外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还有一些科研论坛和竞赛,国内没有足够力量去超越海外时,我们只能先学好英语,以英语作为交流媒介。所以考研时要求英语,一点不意外。大一准备考研的同学,一定重视起来。

评论区“听不得实话”,做农民不好吗

不过对于任先生的看法,也有很多人反对。“农民子弟就只能一直当农民”,这句话被质疑存在歧视。部分网友认为,这样讲话说明他内心不认可农民。

为啥非要努力走出去呢,留在村里就不好吗?笔者认为,这样未免有点玻璃心了,实话确实可能刺耳;但“听不得实话”,却可能耽误自己或后代的一生。

种地确实存在很大意义,没有农业的话,其他再高大上的行业都是空谈。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农民的劳动。但很现实地讲,许多村镇的学生也有着走出去的愿望。

他们有换一种生活方式的需求。这不是歧视,而是人之常情,假设厕所清洁工和小学校长,如果能选择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更希望做后者吧。

重视教育、坚持英语学习,村镇子弟才可能顺利通过选拔性考试。毕业之后如果想进名企,或者读研读博,都少不了外语能力。

所以取消英语对底层学生绝对是吃亏的。但是,考试有没有必要那么难,则是另一个问题。外语说到底是交流,不能过于教条。

#搜索话题教育争霸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