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国外都用JCR分区, 中国为何要搞中科院分区, 而且口碑很烂!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为何全世界都用JCR分区,中国要弄个中科院分区?意义何在?

在中国,SCI有两种分区:一种是JCR分区;另一种是中科院分区

其实,全世界基本不看jcr或者任何分区,只看影响因子以及业界口碑,甚至在美国影响因子都未必参考,只看业界口碑。

我之前在境外待过一段时间,大老板也从来没提过什么分区和影响因子,为啥中国这么注重分区呢,我个人的理解是,我国遇到不同学科方向pk的场合比较多,影响因子不够用,还有就是为了摆脱JCR那种唯影响因子论,就比如:同是材料学,金属和催化,搞金属的人发个MSEA影响因子可能就5左右。而催化的人发个二区杂志影响因子能上10。

这种时候,如果简单的认为10就是比5好,那就是对冷门专业的不公平。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发了公认的业内厉害期刊,不用担心影响因子的劣势;如果你发了业内公认的水刊,也别想着靠刷起来的影响因子占便宜。

综合来说,中科院分区有利有弊,现在主要限制的是国内学者的职称评定,而制定规则的人也是国内专家,所以夹带私货是肯定存在的。就目前看来监察力度不足,分区也...备受争议

说句不好听的:外国不看分区所以人家先进,国内不看分区了所以迷茫。

不过,自打破四唯之后,现在影响因子也好,分区也好,不过是可有可无,但是对于国内的晋升体制来说,意义重大罢了。而且还方便了某些学术传宗接代!

有些话不太好说,懂的都懂...以前努力还有用,现在呢?

好了,题外话就不说了,国内既然看分区,那么接下来就科普一下现在国内的核心期刊和sci分区。

你也许听说过 SCI 一区,二区,见过Q1,A1,An1等标识,为了区分它们,你首先要知道

1、什么是SCI(一个引文数据库)

2、什么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写为 IF,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SCI 期刊为什么需要分区(IF 每年浮动不能作为期刊的直接衡量指标,不同学科比较 IF 也比较困难)

目前国内较多采纳的是中科院分区(1区,记为 A1)和JCR分区(一般记为 Q1),还有一种可能见到的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的分区(一般记为 An1)。

其中中科院期刊分区和JCR期刊分区的区别如下,因为划分比例不同,一个期刊在不同的分区下可能属于不同等级:

(1)JCR分区

JCR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来区分。

影响因子前25%的期刊为Q1

影响因子位于25-50%为Q2

影响因子位于50-75%为Q3

影响因子位于后25%的为Q4

国外的公认核心指的是SCI、EI(EI源刊,非EI会议)、A&HCI等

(2)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 个等级,即4 个区。

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1 区、6%~20% 为2 区、21%~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

国内核心期刊:

国内的则是南核(CSSCI,C刊)、北核(中文核心)、CSCD、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等四个核心体系。

1、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也称C刊;

2、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3、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4、统计源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科技核心”。

各位同学注意了,还有一种所谓核心,并没有经过任何单位的统一评审,就自己在期刊封面上标注“核心期刊”字样这种的并不是核心期刊哦,就比如万方,他并不是核心期刊,而收录用的却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但其实就是万方收录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