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考研大军只增不减, 二三本学生成“黑马”, 努力真的能被看见

考研似乎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一个“固定出路”,去年的参加考研的人数足足有341万,到了今年,考研大军增长了将近30万人,达到了377万。

这样庞大的考研人数,似乎也预示着,研究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什么考研艰难,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考研呢?

考研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为什么考研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考研的竞争比高考要激烈很多,高考的录取率已经接近90%了,但是考研录取率只有20%左右,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下,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考研呢?

原因一:本科专业一般,就业难

有些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就业比较困难,觉得自己找工作很难,于是就把目光定在了考研上。

这类同学考研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提高学历改变专业,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处于这个原因。

原因二: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做什么,很迷茫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做好职业规划,于是毕业后很迷茫,本专业不想干,别的工作又不知道做什么,非常迷茫。

在这时候,考研就像是一个延长自己上学时间的机会,选择考研还能逃避两年就业问题。

原因三:第一次考研失败或者是在职考研人

考研人员的组成也包括二战和在职人员,有些人是因为觉得第一次失败了不甘心,选择二战。

不管是什么原因,考研人数是每年都在上升的,并且考研有一个和高考全然不同的地方,高考是学霸就能的高分,考研则是二三本的学生的高分的占比更多。

二三本学生成为考研“黑马”,闯出了一片天地,别瞧不起三本生

最近考研复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时候主考官就能发现,参与复试的学生成绩好的不乏二本和三本的考生,并且他们成绩往往比某些高校生还高。

考研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这次考验是针对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不能吃苦坚持下来,那么必然连岸边的影子都摸不到。

原本以为,考研的学生也都是学霸占据榜首,结果恰恰相反,二三本的同学经常占据前几名的位置。

浙江大学的系主任郑强教授曾经说过,每年考研成绩里面的前三名都是二本三本的学生,他们往往比高校生更容易逆袭。

郑强教授的话点出了关键,其实考研和学生的出身关系不太大,也有很多考生用自己的实力和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考研和本科院校没太大关系,人们在知道考研生是二本三本的学生时,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每个人多有无限可能。

为什么二三本学生名列前茅?努力真的能被看见

二三本学生经常在考研这场战争中名列前茅,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二三本的学生知道自己和高校生村存在差距,所以在备考的时候就会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

原本和高校生差得这一点点,就在每天的努力上追赶了上来,于是二三本学生就变成了成绩更高的考生。

其实有很多超级学霸是被保研了的。很多高校会给自己学校的学生留出更多免推资格,这些顶尖的学生都被保研了,所以在考试中没有这些人竞争的身影,二本生逆袭更容易。

二三本学生目标明确,信念感更强。本来很多二本生就是因为本科院校学校不够好,才选择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正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努力。

研究生大量扩招,会降低学历含金量吗?

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研究生人数增加了很多,为了解决就业和研究生上岸难的问题,不少高校都开始大幅度扩招。

考研人数变多,上岸的人数也变多了,不少人开始怀疑,这样一来,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是不是降低了。

其实不会。去年研究生录取人数达到 了111.4万人,看似很多,其实我国的研究生才人还是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

如今本科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研究生人数却一直在可控制范围内,大家不必担心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的问题。

相比起学历,还是更建议大家把目光放在个人能力上,因为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找工作的时候,学历是敲门砖,那么个人能力就是决定你是否能留在心仪单位的“定海神针”。

只有学习能力强、个人能力优质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二三本学生成功逆袭考研就是其中一个证明。

总结:最终考研考验的还是一个人的毅力和自制力,在学习路上毫不松懈,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