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为何“农村学生”很难考入985、211? 理由虽然不好听, 却很现实

根据统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录取人数比例情况来看,从2018年开始,城镇学生的入学人数远超于农村学生。 入学的人数中,农村学生被录取的比例越来越小,甚至也在逐年的减少。之前大家可能都觉得寒门出贵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出身农村的孩子,不一定能够考上双一流大学,甚至连重点大学,都有可能考不上,只能选择一般的二本院校。 为何“农村学生”很难考入985、211?理由虽然不好听,却很现实 尽管农村学生能够吃得了生活的苦,也明白知识想改变知识能改变命运,但是随着大环境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那么为何农村的学生往往很难考入985、211高校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理由。 父母身份和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针对高校录取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当中显示,被高校录取的学生,父母是老师的占比为29.63%,医生的占比为11.11%,也就是说,一般进入高校的学生,都出自有着事业编的家庭。

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家长也会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给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他们所上的初中,高中都是重点,以至于在高考的时候,也会获得不错的高考成绩,进而进入到知名大学。 相反的,出身农村家庭的父母,基本上都以务农或者外出打工为主,家里人员较多,孩子受到的牵绊也会更多一些。 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有限 尽管乡镇教师招聘条件变得严格,但是乡村的教师资历也并没有城市的出色,因为教学环境有限,教学资源也不能实现最优化,所以只能是基础之上进行简单地拔高,而不能和城镇当中重点的高中相媲美。

同时,教师的素质可能参差不齐,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或者是整体水平比较一般,这样可能就没有办法考入到重点高校了。 不仅如此,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化,也让农村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比较落后,甚至教育方法没有及时的更新,所以孩子们并不能够接受到更现代的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和城市的孩子做比较。 学生思想观念的落后 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如果父母都是农民出身,或者外出打工,在他们的骨子里就会定下自己在努力,可能也不会有特别大的突破,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的分数在当地较高就可以了,并没有更高更远的目标,甚至对未来的规划也不敢想得太远,太宽。

在他们的观念当中,可能永远都比不上城镇的重点高中,有的孩子干脆放弃,有的孩子在经过努力之后,没有看见效果,也会选择放弃。 以上3方面则是农村学生难以考入985、211院校的理由,虽然不好听,却很是现实。 真正帮助乡村孩子走出大山的只有自己 现在在乡村读书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里还会有一些老人,所以他们真的没有办法走出大山。 而如果真的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话,就需要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如果城镇的孩子付出的是五分的努力,那么乡村的孩子可能要付出20分的努力,并且要抓住任何一次,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参加竞赛或者是去乡镇内的比赛都是可以的,但是乡村教育和城镇教育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能够帮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另外即便是没有考入985、211高校,也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好的发展出路了,农村学子要明白的是,学校的实力是一方面,即便是考上二本也是值得珍惜的机会。 考上二本要珍惜,没被录取也有出路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一旦考上了本科院校,那简直就是一件十分欢喜的事情。因此,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观念,不能自负,也不能够自卑,而是坦然地面对离开家乡,自己独立求学的旅程。

一旦考上了本科院校,就要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毕业之后,或者是留在城镇工作,或者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贡献。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被录取的话,也不应该气馁,因为现在乡村城镇都是同期发展的,如果自己足够努力,也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以及工作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在今后,也有机会走出大山,成为最好的自己。

笔者寄语 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有得高分的机会,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不一定上了二本,就没有特别大的出息,尤其对于那些乡村孩子来说,考入二本就更需要勤能补拙,使劲儿的努力,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生的目标。 不要和别人比较,而是在每个阶段,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和自己竞争,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今日话题】你认为农村学生考985、211高校,容易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