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早知如此, 就不该让孩子考研”, 家长一席话, 道尽多年无奈心酸

当一个人学会放弃的时候,就证明他已经长大了。

上世纪7、80年代,大学生在我国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只要能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大学,毕业后国家都会包分配,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成为干部,就算再差也能进入学校做老师,或在某中小企业混个小领导当当。

那时候的大学生为何如此值钱?看看当时的录取比例就知道了,在那个年代,录取率低得可怜,能成功考进大学并顺利毕业的人,非常少,他们几乎就站在了金字塔的顶部

而现在大学录取比例已经达到了90%以上,可以说社会上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有大学学历,即使有一部分人是专科毕业,但本科毕业的人也不在少数。

大学生考研趋势,多数毕业生为考研啃老

每年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使得本科生就业变得越发严峻,在上有研究生、下有大专生的就业市场,本科生的地位显得异常尴尬

本科毕业生的人数,每年应该是最多的,但是高端一些的职位,一般的企业都会选择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而相对Low一些的岗位,用大专生更能节约公司成本。

经常是一些公司及岗位对本科生求贤若渴,但是本科生不想去,而本科生想去的岗位又只招研究生,所以很多不愿屈就的本科生只能被迫选择考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021年我国考研人数已经达377万,很多人认为2022年考研人数有望突破400万大关,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二战、三战甚至四战的考研成员。

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了能成功上岸,都是脱产备考,毕业后依旧花着家里的钱,啃老报班学习,只为一朝上岸,在毕业后可以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如果没有考上,就一直考到被录取为止。

“早知如此,就不该让孩子考研”,家长一席话,道尽多年无奈心酸

小富毕业于一所二本大学,学校普通,又是艺术类专业,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在职场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只能找文职类工作,但一般的工作,有着艺术生傲骨的小富根本看不上。

找了几个月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家里人劝小富试试考研,研究生毕业工作会好找很多,小富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

但谁也没想到,原本家里的好心却成为小富啃老的理由,第一年小富报考了厦门大学一个艺术类专业,由于准备不充分,考研失败。

第二年小富特意找了厦门大学的老师指导了专业课,以为十拿九稳一定会上岸,结果在报考前夕,小富所要报考的专业由于院系即将独立取消了当年的招生计划。

由于心理落差,小富又一次上岸失败,家里人都安慰她,让她放宽心,还是先去找份工作,换换环境,但小富依旧准备再战,还想请更好的老师为她指导。

但家里的钱这两年已经差不多被小富花光,实在是支撑不了她继续考研,小富妈妈为此也非常后悔,直言:“早知如此,就不该让孩子考研。”

分析:

对于很多考研的学生来说,考研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一直坚持不懈的考研不过是为了逃避现实,不想进入社会找工作,即使让他们成功上岸,毕业后如果工作不顺还是会找理由逃避问题,在家啃老。

考研需谨慎,哪些人不适合考研?

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

并不是说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不能考研,而是如果没有把握一次上岸,家里又未必能给自己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在考研这件事上还是要慎重。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很多学生考研并不是出于自身对知识的渴望,而是跟风,看大家都考研了,如果自己不考研就和别人不一样,所以选择去考研,但实际上如果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直接工作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如果本身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很难把知识学进去,成功上岸。

未来目标不明确的学生

有一部分学生考研,是因为还没想好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想着边读研边想,等到研究生毕业怎么也会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了。

但实际上,如果未来目标不明确,考研也许是在做无用功,这种人很可能研究生毕业也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或者发现自己想做的事和之前的努力处于相反的方向

所以,这种同学最该做的事是明确未来的目标及发展方向,确定好后再决定是否要考研,否则不建议考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