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博士老爹”6子女5博1硕, 每个优秀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做父母的,大多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非常重视的。

一个孩子的成长所要经历的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多家长倾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拼命想要把孩子送进名校,请名师补课,给孩子报很多天价辅导班。

事实上,影响孩子最终成就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是孩子赖以生存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它对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博士老爹”育儿有方,6个孩子5博1硕!

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父亲,他有6个孩子,其中5个被包括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在内的美国知名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另外1个则是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他的6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中成为行业翘楚,为社会贡献才智……他被人们誉为“人才魔术师”。

他叫蔡笑晚,一位普通而伟大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子女的高手。著名主持人陈鲁豫称他“博士老爹”,崔永元曾向他请教培养孩子的“秘方”,教育家王东华对他更是赞不绝口:他的教子经验就像一座储量丰富的金矿......他的家庭上榜全国百户“最美家庭”,他的家教理念被视为家庭教育的“孙子兵法”。

人们常说:如今的教育,需要“拼爹”。到底要拼什么呢?拼家境?拼地位?还是拼工作或者学历?都不是,孩子之间真正比拼的,是父母的教育观念。

将子女一个个送上精英之路,父亲蔡笑晚功不可没。他紧抓孩子从零岁到人生各个阶段的成才关键,奉行“特才特教”的精英培养理念,用四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打造了六个子女的快乐成才之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蔡笑晚教育的成功,是他一生心血付出的最好回报。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诉各位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蔡笑晚说: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没有人会关心。孩子的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学校教育,更要注重家庭教育。“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是蔡笑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孩子成才在所有日常事务中都应永远排在第一位,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是任何荣誉都无法媲美的。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和老师,是家长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无论多好的学校,多优秀的老师,都永远替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父母才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和学习榜样。

1、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品行。

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的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品行问题。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品行是关键。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老师只能起引导作用,家庭教育才是最关键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榜样。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大师,善于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的教导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品行。

2、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习惯。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培养,12岁前的教育很重要,而0到6岁尤其至关重要。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以后想再去纠正就很难了。

一个孩子未来能否有好的习惯,多半是从父母的行为习惯中学来的。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如果孩子一身的“坏毛病”,家长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最有意义的教育方式。

3、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孩子性格对未来的影响,往往远胜于智力因素。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熏陶和培养。

有句话:“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家庭教育史。”的确,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持什么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多,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长者,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举止、谈吐、音容、笑貌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性格一旦形成,将伴随孩子一生,在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得了知识却养不成习惯,讲得了道理却训不成人格。 良好的习惯、读书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人格、长久的幸福感,是孩子在成长中必须具备的。 这些老师给不了孩子,都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一点点养成。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就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能敏锐地感受到家庭和周围的氛围。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足以改变孩子的人生。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当父母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孩子的人生才能不留遗憾。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博士老爹”蔡笑晚认为:“在教子成才的道路上,父母的责任就在于替孩子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个关键。”

养育孩子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作为父母,必须掌握孩子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的方法,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来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1、早期教育(0-3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潜能开发。

提到培养孩子的“育儿秘诀”,蔡笑晚说:让孩子成材,第一步就要狠抓早期教育。我认为天底下所有孩子的智力,如果不是先天存在什么疾病,都不会相差很大,关键就看早期教育的开发。绝大多数儿童几乎可以挖出巨大潜能成为‘超常’儿童,智力超常实际上都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结果!

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所有基础的奠定,在婴幼儿时期的效率是最高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0至3岁是人一生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也是“可塑性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这是教育的黄金时期。这里所说的“教育”绝不是让幼童过早地去学习文化知识,而是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

0—3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给孩子提供恰如其分的刺激,可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幼儿园阶段(3-6岁),抓住“潮湿的水泥期”,培养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3-6岁是儿童成长的又一“里程碑”,孩子具备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心理和生理变化都较为明显,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培养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孩子第一次接触学校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自我”概念与集体主义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如何协调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如何单独处理与同龄人的矛盾、如何疏导和处理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等等,都成为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这一阶段能够建立决定孩子社会交往和生存水平的关键观念。如果父母教育方法适宜,引导孩子形成宽容善良、谦虚礼让、诚实果敢的个性,帮助孩子协调好自我与集体的意识,能够为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3、小学阶段(6-12岁),帮孩子走好人生起航的关键期,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关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如何开好这个“头”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孩子的很多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都会在这个阶段形成,并对未来的人生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好的小学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孩子们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还会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

拥有着20年教龄的一线教师于敏老师说:小学六年,影响着孩子人生后面的几十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自然和独特的,了解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和重点,不给孩子设限,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4、初中阶段(13-15岁),青春期叛逆期,帮孩子走好塑造与定型关键期。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中考是孩子人面对的第一个分岔口,有近一半的学生只能上中职、中专、或早早走入社会,开始谋求生路了。短短三年的初中生活,往往就成为了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家长都说自家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上了初中之后,突然就变成了浑身是刺的小刺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父母产生矛盾,而且学习成绩也开始起伏不定,甚至直线下降,让父母十分焦虑和担忧。

进入初中后,孩子的学习任务逐渐加重,青春期的到来,让孩子除了要面对学习的压力,更要面对生长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冲击。而很多家长心情急切,望子成龙,如果不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成长特点,又不能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去管教引导,往往会令亲子关系紧张。

拥有20年教龄的资深教师于敏说:初中三年是一生问题最多的时期,也是一生的关键期,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纽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初中每个阶段的生理变化、心理需求以及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调整好良好的状态尽快投入到初中三年的战斗中去。家长若是能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孩子整个初中阶段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规划,那么就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高的分数,对孩子往后的学习也会大有助益。

教育是公平的,几乎所有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都是父母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不厌其烦的耐心换来的。父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更加用心,才能用你的“不怕麻烦”换来孩子的“真正优秀”。请各位家长记住,孩子是你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事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