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996”严重违法, 两部门明确声明, 学生就业环境必须改善

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研究生,乃至每一个成年的人都应当面对的一个关卡,毕竟这与自己未来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们为了能够收获一个还算不错的职业未免所消耗得太多。

为了一份较好的薪资待遇,较为体面的工作环境,绝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都会削尖脑袋挤进去,就为了能够在一个知名企业下谋得一份工作,而也正是因为“涉世未深”这一层面的原因,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压榨以及不公平的待遇,有一些毕业生甚至达到了对这些待遇习以为常的地步。

“996”严重违法,两部门明确声明

“996”,算是当今时代背景下所产出的新兴词汇,意思就是指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这样进行的一个工作安排,在很多大型企业的刚就业的学生们这一点甚至已经习以为常,有一些甚至是达到了“007”的地步。

但无论是“007”还是“996”,归根结底他其实本身就应当是一个错误的存在,但是却不知道为何,逐渐演变成了毕业生如果想要进入大企业,就应当接受996。

如果你不能在“996”环境下生存就证明你并不适合这个公司,是你自身不够努力的因素,甚至开始演变成一个梗在人们的口中互相开着玩笑。

但是这样就是正确的吗?是否努力就要由是否肯加班,是否“996”来既定的话,未免就太过绝对了。

大学生们在工作位由于过劳而引发的疾病甚至是更为严重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大公司的压力已经让人感觉到疲惫不堪,开始超出承受范围了。

在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就联合发布了十件加班典型案例,并且通过这些案例来对于其中所存在的对于共识制度,加班费,劳动者休息权等等等等问题相关的法律进行了明确标准。而其中一则就指出,“996”这种不正确的工作时间是不被允许的。

年轻并非挥霍资本,毕业生们更要维护好自身权益

“996”之所以会出现,其实也是因为如今的形式下,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好,高素质学生越来越多而所争抢的职位只有那几个而已,故而所导致的求职“内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压榨毕业生们的一个方式。

如果不参与进来那就会被其他人超过,只有做到这样,才是最基本的要求,这还不包括一些突如其来的额外内容。而面对这类事件,各企业给出的理由也都是,大学生们还都年轻,身体素质好,条件好,所以多多工作是为了他们自身未来发展着想。

殊不知过大的压力往往只是加速大学生们从身体至心理的损耗,这次政策的发布,也未尝不是在给予刚毕业准备找工作的学生们一个警钟,用来提醒他们这样做所存在的危害。

不要仗着年轻就胡作非为,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光鲜亮丽”,而去放弃掉一些自己本身所拥有的权利,要知道如果甘愿这样做到最后真正会有所损害的也只是你自己而已。

为了杜绝掉大学生求职“内卷”的产生,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当注意,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要先来确定大致方向,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心仪工作,而非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其他人一样,很可能他人的选择本身并不适合自己,到头来忙忙碌碌依旧是一场空。

其次,在大型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之间应当做到企业平衡,尽力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不然大企业依旧是高校学生们求职首选,暂时的平定之后“内卷”依旧会以其他的方式卷土重来。只有尽力抹平差距,才能真正地扩宽学生们的就业求职渠道。

最后,学生一部分的求职压力其实也是家长所给予的。在学生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做的是积极正面的引导与交流,而非一味地否定与抑制。内卷的产生跟家庭压力事实上也是密不可分的,家长们应当成为学生们就业时的坚实后盾,而非促进内卷的“催化剂”。

笔者寄语

对于学生而言,年轻确实是他们所拥有的本钱。但是那所代表的应当是更优秀灵活的头脑,更前沿的思维方式,以及更为多变的应对策略,他们应当是被培养被锻炼的新鲜血液,而不是被压榨,需要把年轻当做本钱不加节制的拼搏。任何事情都应当有所节制,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今日话题:对于“996”这种工作模式,你是怎么看的呢?

(图片来源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