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从兴趣到信念,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文 / 郭朝刚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人皆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自古至今,圣贤人杰、名人志士,无不是自觉为学,积极上进者。

从兴趣到信念,学而优则仕。

人之为学,好学者皆是始于兴趣,持之以恒成于信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感兴趣的学科、专业,发扬“水滴石穿”之精神,必定可以实现理想。学习优秀者,立志做学问,读书习字,博闻强记、通古晓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此句作为论语之开篇,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其中明确指出:学与习,是快乐的;学知识、长才干,要温习、多实践。论语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古皆然,学习除拜师求学,身边的优秀者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而优而仕,仕而优则学。自古,我们的学界与政界就是合二为一的,特别是科举制度为治国选才、选官提供了标杆。现代的高考、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等,同样成为选拔人才的关键尺度。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是好学上进的民族。今天,学习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然后知其道,行而后获真知。

朝刚曾言:“学然后知其道,行而后获真知。”自儿童时期,在学堂读书时,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铭刻心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就自觉为学,名列前茅,长期担任班长,主动求知,好学上进。

凡学有所成者,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信念让人成就卓越。自少年之时,就立志为学,勤读书、善思考,语数外、数理化,兴趣让你起步,信念引领成就。

关于读书,我们应当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好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教师教学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学生层次而因材施教;学生学习不同学科,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适宜方法。

学习之法,诸如:学思结合法、不动笔墨不看书、三遍读书法、厚薄读书法等等,好学的你,不知采用过哪些方法?是否实现人生理想?

兴趣让我们选择心怡的专业,信念让我们持之以恒,向“专精特新”的高度、广 度和深度发展,可以做出卓越的成就。

信念推动你用功读书,而读书之法可以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凡志于学者,能够有所建树之时,无不是善于选择适且的读书之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创造学习的佳绩,实现学霸、学神之誉称。

时至今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八字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仍然为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时常激励着我,提醒着我的理想在远方,必须继续学习,持续进步。

座右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喻户晓,多年来一直激励、鼓舞着一代一代中小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这个题词是怎么来的呢?

此句出自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毛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且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8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毛泽东主席七十年前给小学生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仅成为了几代人的座右铭,也成为几代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这个题词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位公民,应该成为一种精神传承。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强调学习对于任何职业或任何人群的普适性,此句中孔子还把工匠在店铺的劳作学习和君子的学习相类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实现内在超越的必要,也是我们自强不息的表现。

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人生在世,当志存高远。人生的目标越高,动力就越大,也就越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功。没有方向,失去进取的目标,最终必将走向迷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们的“好好学习”正是一种“自强”的表现,是奋斗不止、努力追求。

对于我们而言,主动学习,才能够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每天都有收益,才能实现自己的终极价值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