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考研大军预增至400万, 上岸率不足三成, 为何学生还甘愿“陪跑”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高考既是最盛大的一次考试,也是人生中最后的“大考”。读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加上想到又要重复高三时紧张的复习准备,多半学生不会考虑。

不过到了大三大四,更多的同学看到了未来毕业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加上一些专业的特殊性,肯定会有学生渐渐意识到深造的必要,从而转为考研人。

考研大军预增至400万人,报考热度愈加高涨

又到了考研季,高校生的抉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近十年的报考数据来看,除了2014年和2015年,基本都是增长趋势。尤其是2018年以来,更是直线上升。

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从200万出头增长到了377万,按照这个势头来计算,22届考研人数将增至400万以上。而今年高校毕业生是900多万,报名比例可见一斑。

研究生录取比率不足三成,为何学生还甘愿“陪跑”

虽然各个层次的高校,基本都在执行研究生扩招的政策,不断增加录取名额,但相比这样的报考热度还是“杯水车薪”。上岸机会有限,报考人数又越来越多,录取难度自然跟着增加。研究生考试录取比例基本不足30%,与高考不能相提并论。也就是说大概有三分之二的考研人,最后都只能成为“陪跑”,可为什么他们还如此勇敢地尝试呢?

首先,很多行业的就业门槛都在提高,一些稍微好点的工作,硕士已经是“标配”。就比如笔者城市的中小学招聘吧,当年只要本科师范生即可。

如今求职者中很容易遇到名校研究生,所以已经有不少学校将硕士学历作为起点了。在其他一些大中型企业或技术部门,也有类似的情况。

其次,一些专业对学历要求高,不考研的话基本难以找到正式工作。以医学生为例,除了护理专业,只要你想进三甲医院当医生,硕士文凭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一些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城市,要求就更多了,如果只是本科学历的话,可能去普通小医院都能以被录用。这些学生只能拼尽全力去考研,确保不陷入求职困境。

再次,专硕及非全日制研究生越发受到认可,报考的“收益率”高。相比学硕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专硕、非全日制在录取分数上相对要更友好。

虽然也需要认真准备,但一旦上岸的话,在学制、课程安排和毕业标准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能用更短的时间获得硕士学历,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是很值得一试。

考研人坦露无奈,主要原因还是求职问题

对于考研上岸的难度,其实多数同学们心里有数,有位考研人道出心里话:如果不是清楚地意识到求职难,自己也不会踏上“第二次高考”的路途,承受考研的辛苦和压力。

虽说学历与能力是两回事,大学生们也很清楚,在生活现实面前,不能再抱着过高的期待和要求找工作,但实际上经历了十多年学习生涯,能在试卷中披荆斩棘,可能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去做低端劳动吧。

就像很多家长看到有高学历的毕业生去做售货员、骑手、流水线操作工,总是难免感慨“这书不是白读了吗”。而实际上能找到理想中体面的岗位,可并不是想象那么容易。

为了能让自己毕业后,获得一些大企业或好职位的入场券,高校生们也只好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踊跃参与到考研大军之中,争取到更多的选择权。

【笔者寄语】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踏上了一条艰辛的赶考之路,尤其是在报考人数持续上涨的形势下,上岸难度可能会更高了。每年的考试中,肯定有胜利者也有“陪跑人”。

不过在结果确定以前,谁都不能给学生下定义。希望决心考研的同学,可以充分了解考研的意义,一旦报名就要全力以赴,争取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虽然考研人也有一些无奈,但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真正的努力,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以后,考生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日话题:考研人数持续增加,你怎么看呢?(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