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公务员招录更重基层有望实现“两利于”

2022国考报名工作正式开启。此次公务员招录有这些特点和趋势需要了解:招录政策向应届生和基层倾斜、注重人岗匹配度、重视多维度考察考生能力……(中新网)

每次公务员考试,都会万众瞩目。而每次招录政策的变化,不仅考生们都很关心,社会舆论也很关注。比如此次公务员招录的几种趋势,就传递出多种积极的信号,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招录计划向应届生倾斜——即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由2019年的39.17%上升至2022年的67.3%。有专家认为,这是公务员系统为了吸纳新鲜力量、扩充人才储备、形成合理人才梯队。此外,也折射出对应届生的“偏爱”,即帮助应届生减轻就业压力。近些年,被认为是“最难就业季”。

尤其是此次招录计划向基层倾斜,无论是对考生来说还是对基层而言,都意味良多。实际上,公务员招录重基层早有体现,比如根据2018年招录计划,超八成招录名额分布在县(区)级及以下。而本次有8700余个计划补充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

这对于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众所周知,这些地区基层,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基层相比有很大差距与不同,除了自然禀赋不同外,主要差异在于人的思想观念。当公务员招录计划向欠发达地区基层倾斜,新鲜力量将为基层发展带来新观念、新活力。

为了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此次采取了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来降低进入门槛。这意味着不具备学历优势、专业竞争力、工作经验的人才,将有更大机会进入到公务员队伍——这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不过,享受特殊条件的这类公务员,也有相应的条件约束——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这不但有利于确保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队伍稳定,也有锻炼人才之考虑。

近些年来,公务员招录向基层倾斜,为基层输入大量人才,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些公务员到基层工作只为“镀基”,并不想在基层真干长干。有报道曾显示,某地6个人的镇政府党政办,有一半的人都在想怎么离开,这将造成两不利。

即想离开,既不利于基层发展,也不利于人才成长。而要求享受特殊条件的公务员在基层最低服务5年,则是两利于。可见,政策设计很有针对性,比较合理。对此,要想报考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最低服务5年的这类公务员,考生们首先要有至少“吃苦”5年的思想准备。

所谓“吃苦”,不仅是指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与发达地区基层相比有很大差距,更指与艰苦边远地区干部群众的沟通比较难,“解放”当地人的思想比较难。显然这对公务员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一旦在这些地区的基层干出成绩,这对于公务员的成长和人生都有重大意义。

有句话送给国考考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有“吃苦精神”,就能在任何地方干成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