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南大博士连续面试11次被拒, 用人单位给出说法, 被拒理由有些心酸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博士毕业已经是顶端的存在。能够博士毕业哪怕是天坑专业也可以挣得一席之地。

能读到博士的同学,有一部分是真的喜欢科学,很大一部分还是为了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那么是不是读到博士之后就一定顺风顺水呢?不一定!

南大博士连续面试11次被拒,用人单位给出说法,被拒理由有些心酸

南大博士一段吐槽的视频在网上爆火,博士毕业之后。同学想要进入高校任教,于是先后面试了11所高校,结果出乎意料的全部拒绝了他。

给出的理由各种各样,但是矛头都直指他的核心问题,本科院校学历太低。同学本科是一所双非院校,之后通过自身努力才考取了南大的研究生然后博士。

按理说这是一个很励志的同学,能从双非院校,考上名校难道还不足以改变自己命运吗?于是同学来到网上抒发自己心里的苦闷,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

我们国家不止一次地强调过,没有第一学历一说,用人单位面试的时候,不可以学历歧视。但是用人单位毕竟是有用人自由的,所以一直以来学历歧视并没有真正消失。

对于名校的追求,就像是人往高处爬一个道理,同学们都心生向往。这位同学面试的学校也全部都是985和211大学。

这也就说明他自身也没瞧上双非大学,即使那是他走出来的学校。那么双非院校的同学既然如此受歧视,同学们还有考研再深造的意义吗?

答案肯定是有的,这次学生11次应聘全部碰壁可能和自己第一学历有关,但是并不是全部原因。还有一些隐藏的因素。

应聘失利有多方面原因,最后还是要靠自己

博士一直以来都是宽进严出,博士其实比研究生好考,但是想要顺利毕业就很难。必须要实打实地拿出真东西来,才能够毕业。

所以这名同学能够顺利毕业,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北大数学系的博导也有很多双非院校毕业的大神,所以不是双非院校不被肯定,而是同学本身竞争力的问题。

可以考虑学生毕业的研究方向,是不是不能被学校认可。学校招录更喜欢能给学校提供学术成果的老师,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学校的地位。

985大学都是致力于发展国际化,这些年有留学经验的同学更受青睐。学校觉得他们更容易在外国刊物上发表学术类论文或者观点,能够提升学校的国际地位。

同学985和211高校的教职人员竞争很激烈,高校毕业生又增加,当供需情况发生变化之后。有优势的那一方挑挑拣拣也很正常。

同学们想要成功打破自身双非院校的壁垒,就必须拿出能够经验的研究成果打动校方。当能力不被认可的时候怨天尤人的抱怨是没有用的。

即使网友的全部支持点都在同学身上,也并不能改变他的现状。能帮助他的只有他自己,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

双非的第一学历,真材实料最重要

有不少同学第一年高考失利,宁愿顶着高四的巨大压力也要复读考名校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学四年名校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四年的差距同学和用人单位都能感受得到,所以双非院校的同学想要弥补这四年,就要拿出真材实料证明自己虽然没有那四年,但是自己并不差。

研究生和博士毕业只是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步,但是既然走到了研究领域,那么研究成果就显得异常重要。

不是考上了研究生,成为了博士就可以放松。别忘了这期间同学要把之前落下的四年补上,所以要专注在自身领域里。

等到取得成绩的时候,拿着足够惊艳的研究成果。就不是11家单位踢皮球一样的拒绝,而是纷纷伸过来的橄榄枝以供同学挑选。

笔者寄语:

笔者觉得这位同学的遭遇,确实说明现在社会竞争对于第一学历的歧视还在。但是同学们不能改变社会就要想着改变自己,你不认可我的实力,我偏要证明给你看,只要自己不服输,就永远还有机会。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11次面试碰壁的事情?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