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大学同学毕业后差距拉大, 导员一语道破, 差距在入学时开始拉开

义务教育9年,加上高中三年。十几年的努力换来大学生活,大学是学习生涯的另一个起点,衔接学生和社会的最后一个避风港。

毕业之后就要凭借自己的一身本事去社会闯荡,这时候能体现出来不同院校毕业的学生机会是不同的。

用人单位包括很多公务员岗位,都更青睐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再有就是双一流大学。面对普本和专科生并没有太多机会,这是个不愿意承认但是切实存在的现象。

很多面试官觉得考上大学的等级,意味着学生在之前的十几年是否努力。在大学期间是否接受到了最顶尖的教育,那么很多同一所院校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也会有差距呢?

同一院校毕业生,毕业之后差距仍然不小

笔者老家邻居的孩子,大学毕业两年了,上次笔者回老家看见他,我们聊天他跟我感慨,说自己可能是班级里混得最差的一个。

他的毕业院校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在我们当地认可度还可以。毕业的第二年,班级有同学在本行业已经开始渐渐站稳脚跟。

有的同学考公成功,开始了安稳的工作。有的同学考研成功在继续深造,而他毕业之后换了三份工作始终没有合适的,现在在家啃老。

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屡次的挫败,让他有些怀疑自身的能力。准备在家复习考研了,因为只有他还表现出来学习的样子,家长才能够心里有些安慰,觉得还有希望。

其实他对自己考研也没有信心,整个人就是要颓废的状态。对于他这种状态,笔者也只好劝他放平心态好好复习考研,再讲他之前的错误也于事无补。

其实对于同班同学毕业时候不同命运的情况,早在大一开学的时候就能看出端倪。差距都是一点点拉开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尽量规避。

大学同学毕业后差距拉大,导员一语道破,差距在入学时开始拉开

大学期间观察学生最多,联系也最紧密的就是导员。一位任职多年的导员坦言,开学之后学生的这些条件决定未来发展。

首先:对专业的认可和喜爱程度,能考上同一所大学成绩都差不多。但是有些同学是真心喜欢来学习,有些学生是调剂过来,有些学生是周围人觉得好,被迫选择。

兴趣爱好决定学习深度,这就是拉开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点。看起来考试的时候都及格了,实际上对于专业的理解经过四年的推演之后,差距会越来越大。

其次:对自身的规划,大学期间是拉开差距的重要时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很重要。有的同学在大二大三开始就有计划地接触行业内的工作,兼职或者自己尝试创业。

这个过程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了解行业内的发展,给自己一个初步的规划。毕业之后虽然同样都是毕业生,但是这部分同学已经对行业有了自己最基本的看法。

最后:家长的思维模式和监管力度,这个说来有些不应该,但是家长的眼光真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家长思维固化,并且对学生监管力度过大的话,学生很多想法都很难实现。想法经常被否定也容易养成半途而废的性格,性格一旦形成就难成大事。

也有同学说家长的身家才是学生的起点,其实这句话也有道理,但是父母的身家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我们只讨论我们有能力去改变的事情。

把握住大学的黄金期,感到秋风凉时叹气已无用

悠哉的大学生活确实很美好,谈恋爱,打游戏,和朋友逛街。不用担心生活费,家长对自己也是和颜悦色。

但是这样度过大学的四年,日后就要辛苦地度过步入社会后的几十年。当然这不包括富二代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要荒废学业,把专业课纵向研究,深入挖掘。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要荒废了青春。

大学时期的学生会和社团酌情参加就可以,不要把精力都放在那上面。学业为主,学生会等干部身份未来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笔者寄语:

大学期间真的是学生未来方向的分水岭,把握好时间不要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导员一眼能看出学生大概的未来,也是多年经验的分析,同学们不要不当回事,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

今日话题:你觉得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分水岭在哪里?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