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有种大学生叫“隐形特困”, 吃穿用度看不出穷, 助学金却年年有他

大学和初高中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初高中同学都是家附近的人,而大学里的同学基本上都来自于外地。

大学一个班级通常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同学们在长期的相处中慢慢互相了解,但有时候同学的某种行为可能让大家直呼不理解,甚至有些心理不舒服。

虽然平时家长们也都教育孩子说要与人和平相处,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有些同学还是会遇到一些和同学室友相处上的麻烦,甚至出现敌对的情况。

尤其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是00后,他们更率真耿直,看到一些不爽的事更是会直接表达出来,不太善于隐藏自己,这样往往也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

有种大学生叫“隐形特困”,平时吃穿用度看不出困难,却很让同学看不惯

一位大学生说自己的室友平时吃穿用度根本看不出穷,但是学校发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助学金却每年都有他。

并且那些同学们在助学金发下来时,还给自己买了高价手机,这让他和其他的室友都有些看不惯,甚至觉得难受,直言想告到辅导员那里。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人无权干涉,但这种学生的存在确实很让人不爽,明明不是很困难的家庭,却非要占领别人的那一份。

或者明明条件不好,却非要装得不差和其他同学攀比,这样的同学肯定会遭到室友的排挤,而且也对自己不利。

我们都知道助学金对于家庭贫困学生的重要性,而且名额有限,真要是“假贫困生”,就白白浪费了这个补助名额,而且也不能给他们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

这点蝇头小利就让同学们丢失了自我也确实不值得,有的“贫困生”生活还很奢侈,引起了其他同学的不满,有些不公平,要是告诉导员,还担心影响同学情谊。

那么,为啥大学里会有“隐形特困”这种大学生的存在呢?

调查审核不细

大学生们多半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作为辅导员也没有很熟悉大家的家庭情况,基本上辅导员老师会通过同学们提交的材料来初步判断。

有的辅导员老师还会根据大家的学习成绩,确定公布名单后也很少会有回访调查的环节。造成出现“隐形特困”大学生,确实和学校调查和审核不细有关系。

大学生自尊心强

有的特困大学生可能家庭条件确实不好,但是大学生在一起生活如果吃穿用度过于拮据,同学们心理也会有负担,而且往往贫困生的自尊心更强。

也有可能贫困生为了不被别人看不起,维持表面的光鲜,会用助学金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但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虽然满足了同学们的虚荣心,却容易养成不好习惯。

如果真的是自尊心强的同学,更应该好好利用好这笔钱来提升自己的学业,将来好能更好地回报社会、回报学校,而不是把钱花在这些外在物质上。

而且如果大家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就很容易陷入盲目的攀比、虚荣中去,但家庭条件的不足又难以支撑,慢慢也会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这种“隐形特困生”都是不可取的,同学们也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同时学校在给学生发放助学金的时候,也更应该好好调查一下,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大学里的助学金的意义重大,更应该慎重抉择

为了让大学的助学金更加公平,学校也要更加严谨一些,也不排除个别辅导员老师主观性很强,倒是可以采用各个班级匿名投票的方式。

因为同学之间长期相处,很多情况会比老师更加熟悉,同学们自己选出来的贫困生,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也便于学校开展工作。

助学金名额有限,在确定贫困生名单时要谨慎,发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助学金才能够起到很大的意义。

如果同学们获得了宝贵的助学金,也要好好利用这笔助学金,用在学习上,或者是贴补家用,同时端正自己的行为,不浪费助学金。

就算是真的贫困,但拿着助学金挥霍,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要知道有多少学生正需要它呢,挥霍就失去了助学金原本的意义了。

为了减少不利影响,学校要加强审核,确定名单后有公示的时间,尊重同学们的决定。

另外,也提醒所有的同学,无论是不是贫困生,在花钱方面都要避免无度消费,节约用钱,合理规划生活费,不给家庭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今日探讨:

你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