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有一门学科看似简单, 却难考高分, 若成短板, 考生必无名校命

1月29日,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2022年高考全国统考的时间,定于2022年6月7日、8日举行。曲指算算,也就5个多月时间,又有数百万考生将迈入考场,迎接自己未来命运的拐点。

而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紧张,985、211,双一流高校因为其在师资、教学、科研、学术等各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就业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用人单位也更青睐于名校毕业的学生。这些学校毕业的考生的工资水平也明显高于普通高校,这也让高考的形势越来越紧张,一些考生也更向往未来可以进入名校就读。

但是未来高考,无论是老高考还是新高考,有一门学科却总被考生忽视,看似非常简单,都能拿分,却被许多考生忽略了,这门学科非常难拿到高分,假如成了自己的短板,即便考到100分,上不了120分,也极难在综合成绩上有优势,为自己上名校拖后腿。

这门学科就是我们的母语课,语文。

语文这门学科其实是很神奇的学科,你想丢很多分数,考极低分数也不容易,但是你想考成高分就更难了。而在选科后,考生们更关注的是各自选择后的科目,却忽略了语文,觉得是基础学科,还是我们自己的母语教学,难度不大。

只是即便当学生发现了自己语文存在短板之后,却无奈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语文成绩,即便是刷题也很难做到。而这门学科的积累和日常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由于高考改革的缘故,在几年前教育部门的文件上就写明了要加大对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考察难度的提高,这种提高并非只拘泥于语文试卷上,更体现在了其他学科的试题中。

例如在2019年全国高考理科一卷数学试题中的选择题就充斥了大量的阅读成分

例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卷数学试题,也有很多需要大量阅读才能够进行分析计算的试题,如果语文逻辑没有学好,恐怕审题都会出现问题。

未来的命题趋势,就是在试卷中增加阅读成分,离开了语文的知识积累是万万不行的。而如果想要考上名校,语文的成绩一般都要达到120分以上才有可能。要知道别看高考人数那么多,实际上看看自己周围的其他同学,竞争名校门票的考生其实也就是那么多,只要有一门成绩拖后腿,考入名校的几率都会降低非常多,而如果在母语教学的语文上丢分,是最可惜的。

那学好语文的方法是哪些呢?

一、平时的积累,有很多词语和典故的应用考考前的突击很难得心应手,反而是一直养成一个阅读名著的习惯能在答题的时候获得一定的优势。

二、练字。为什么练字很重要,在语文这么学科的考察中尤其如此,特别是在作文当中,一个阅卷老师一天要审阅千份以上的作文,在潦草的作文试卷中,突然看到一张字迹整洁的试卷是会眼前一亮的,这也是人的共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下意识的给高分,只要不跑题,语言上过得去。基本上都能得到同档次作文分数中的最高分。

三、背诵名言警句,诗词名句,活学活用。这些语句运用在作文中是可以让老师拍案的,也是提分项。

四、学会语文答题的规律。语文答题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就是重在意会,根据题型可以找到答案的规律,尤其是阅读类的题目,因为这类题目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便是高考答案上有标准答案,阅卷老师也可以根据你的答案酌情给分或者扣分。其实就是跟语感类似。

五、不要空题。语文尤其如此,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语文试卷如果空题给人的印象就是母语都学不好,即便不会做,也要根据文章意思认真的胡写几句,我说的认真是工整的意思,这样也有可能获得老师的感情分。

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其实更需要语感,文言文学的好了,很多古籍都能轻松阅读。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反向操作,找一两本文言文读物让孩子阅读,假如孩子能够花一定时间全部阅读下来,那受益会匪浅,我建议读的两本文言文书籍,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但是不知道能有多少孩子可以完成。

图源网络,侵删。

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