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沙宝琴: 见证教育巨变 建言灵感来自于履职活动中

大象新闻记者 高冬丽

从提高小学科学学科地位到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再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双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五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沙宝琴建议里的高频词绝对与教育相关,建言的灵感来自于履职活动之中。

“五年的履职让我收获满满,更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民意的重视,也见证了教育的巨变。”提及履职这五年感受,沙宝琴如是说。

责任在肩 履职更是一种学习

2018年,沙宝琴接受了一份光荣的使命,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五年前刚当上人大代表时,其实她内心还是挺忐忑的,一方面,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履行好这个职责,另一方面,她也想知道自己提的建议是否真的有用。

那一年,她提了一个关于提高小学科学学科地位的建议,此建议来自于她平时的观察与调查。

她说,她现在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很高,但现实比较无奈的是,在很多学校,科学课完全处于边缘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科学教师少、兼职教师多;各学校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导致科学实验课无法进行。此外,一部分科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够贴近,部分实验缺乏安全性。

她希望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提高科学学科地位。没过多久,她就发现有关部门开始对小学科学学科有了新举措,第二年,中国科技馆科学课在全国试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政有所应。那一刻,我感到肩负的责任更重了。”沙宝琴说,她也把更多的热情、责任投入到了履行代表职责的工作中。这五年,她共提交了20多份建议,“更多的灵感来自于履职活动中”,沙宝琴说。

每次写建议,她都会与身边的百姓交流,去调研走访,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履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见证变迁 对行业的发展感到惊喜

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和各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并予以落实,沙宝琴说,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

她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她提了一个有关乡村教师的建议,里面提到,相对城区的学校来讲,农村学校无论是硬件力量、师资队伍还是生源质量都弱一些。想要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拥有一支热爱教育、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

她建议,对于农村教师,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欣喜的是,该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反馈,不少地方也有了实际行动。当年,郑州市就开展了首届乡村名师评选活动,最终,112名郑州乡村教师获得该殊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看着政策一步步完善,沙宝琴说,见证着这样的点滴变化,她很幸福。一方面,她反映了民生问题,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走访、调研等,真正帮政府梳理一些问题,让百姓们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这几年提的建议,有关部门都会积极地给予解答回复。”她说,社会发展,不单单靠政府出台一些政策,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一些问题。这些年,教育的发展变化也推动着她自身的提升和成长。

“双减”之下 人大代表的全方位视角

去年,教育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双减”,在沙宝琴看来,这也是这两年教育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国家实行‘双减’政策,就是想减轻同学们学习上的压力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压力,让教育回归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同学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沙宝琴说,学习的主阵地应该是在学校,所以,“双减”就是让同学们在校内就能学足学好,再也不用去校外参加学科类培训。

沙宝琴在调研中发现,与“双减”相配套的课后延时服务虽然减轻了家长与学生的负担,但是也造成了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

此外,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的延时服务,学校会开设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但学校毕竟专业的教师太少,有些课程在学校无法开设,家长只能给学生再次选择机构去学习。

所以,今年,沙宝琴在关于“双减”背景下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的建议中提到,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经费保障政策,建立以政府兜底为主、学校和家庭合理分担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

同时,建议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筛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一些有资质、高质量、社会信誉较好的社会非学科类社会机构引入校园,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本届履职任务即将完成,在沙宝琴看来,这五年来,她通过调研和建言献策,为百姓利益代言,为民生福祉发声,为社会发展进步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