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人教版数学课本》的插画,被批得太过俗气,还被骂“变本加厉”。

一本全新的书籍是什么概念?是学生拿到手之后,想要迫不及待地翻开,对于人教版数学教材之前的版本,家长但愿学生从没有翻开过。

上课的时候要跟着老师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再拓展到课外的练习题上,数学学科的学习,虽然以知识点为主,但是插图还是关键的一步,不能因为不是主要的编写者就草草了事。

既然学习其他版本的教材无望,那学生和家长们就开始期待着新版教材的出现,之前有消息称在9月份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之前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地区,学生就可以捧起新书了,最近这种新教材被传已经更新了,不知道书中的内容改变了多少呢?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更新,画风被指太土,还被吐槽“换汤不换药”

一位网友晒出人教版的书籍,称其是已经更新完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籍中的内容,看看是否还是有之前教材的影子,要是发现了应该及时找出来。

只是这样的教材拿到手之后,翻开书中的任意一页,跳出来的插画都让人觉得有一种复古感,尤其是很多80后的家长看到之后,觉得书中的学生穿着打扮和以前的年代很相似。

比如这个小女生,长相已经被改得很正常,符合学生的形象,就是这画风和颜色被指太土,仿佛让家长回到了小时候一样。

还有这个场景,学生们在买风筝,而这样的风筝摊位不太符合当下的生活条件,整本书的插画看起来就很“旧”,对于这套教材从改版开始,的确时间紧任务重,可是编写团队的成品似乎不是很令人满意。

也并不是因为那些好看多彩的“民间作品”把家长的胃口养刁了,实在是这样的插图要么画得不是学生形象,要么是不符合时代,而且还被吐槽“换汤不换药”。

之所以有人这样说,是因为之前就有老师反映过,数学教材中,学生学习估算的那一章知识点非常不明确,比如164是估算成160还是200,对于四舍五入没有清晰的说明。

而这样的知识点出现在四年级,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接触了乘除法,百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算出正确的数字,但是考试的时候还是会在估算题上出现问题。

还有数学书中出现的元角分题,老师要求家长按照教学要求准备学习用的模拟纸币,这种纸币还是老版的,学生做题的时候图片不清晰,加上他们对现金的接触并不多,所以做题也出错。

但在更新完的教材中可以看到,插图变了,题目没有变,还有的只是将人物的面孔换了,衣服还是保留原来的样子,多少是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意味。

教育应该渗透进细微之处,从人教版教材改版至今,教材热度虽然下降但依然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改法有些不符合家长的心理预期,在笔者看来,教育的细节很重要,拿教材来说,越是细节性的东西,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同学之间谈论起教材里人物的穿着,也会联系到身边的同学,如果这种衣着被学生认定为“土”的表现,那么有和这种贴边的学生也会受到波及。

教材的热度虽然下降了,但是很多课外书籍、教辅用书的问题还在不断被发现,每一次被提及,家长都要跟着紧张,担心自家的孩子已经看过这样的书,产生不好的影响。

不说家长成为了“惊弓之鸟”,但也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家长们关注的重点还是每一本关乎学生发展的书籍到底是是如何的。

在此笔者想要给教材的编写者说一些建议: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少一些“假大空”,插图不符合可以重画,内容上存在问题也不能忽略。

其次是加大审查的严格程度,作为教育者也好,作为出版社也好,想要好名声就得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真正合适的教材和书籍,书籍是营养品,别因为在里面掺杂了一些“杂质”,就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笔者寄语:“复古”也好,创新也好,教材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给学生的脑海中不断传输知识的信号,光有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还不够,做教育者的教授、老师还有绘画者,也别忘了教育的初衷。

今日话题:你觉得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滞后性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