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各地教育部门回复暑假补课, 释放重大信号, 补课限制正在放松!

朋友的故乡是某高考大省的一个十八线小城,他侄子今年刚考上当地一所高中。前些日子,学校老师打来电话问:学校打算开设两种班,一种会比较辛苦,另一种比较轻松,偏向素质教育,你们想选哪一种?

老师的话说得很含蓄,但在追问之下还是含糊解释说,比较辛苦的班是周末只休息半天,素质教育的班是周末双休。

朋友的侄子一家拿不定主意,于是打电话远程请教朋友。经过朋友的多方了解,原来周末只休息半天的是额外补课的班,补课费由学生出,据说每个月多交300元给学校;不补课的班就是正常交学费;补课的班随时可以退出。朋友当机立断,直接让他侄子报了补课的班。在谈起这件事时,朋友很感慨地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高中三年不吃苦,是想将来吃一辈子苦?

300元已经是一个很良心的价格了,按照每周一天半多上10节课来算,一个月要多上40节课,算下来每节课只要7.5元。看得出来,学校的收费基本是成本价。

我问朋友:这两种班的教学进度相同吗?朋友回答:当然不一样,补课的班大约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就会学完所有高中课程,而不补课的班要到高三上学期期中才能学完新课,相差一个学期。

朋友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这种补课的班是专为高考而设计的,通过前面抢时间上课,让学生提前进入复习状态,最终高考分数更高一点。这当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脑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是脑神经细胞激活和建立连接的过程,和一次学习相比,多次学习建立的连接要更加坚实,因此复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复习一段时间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成绩。

我问朋友:那应该所有学生都抢着报补课的班吧?朋友说:并不是,这几年来,减负是媒体的主流声音,有不少家长也支持这种做法,所以他们自愿选择了让孩子更轻松一点。另一方面,学生年纪还小,许多尚未经过社会毒打的孩子强烈反对补课。所以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偏向素质教育的班。

我接着问:那会不会出现素质教育班的学生举报补课班的情况?据我所知,有很多人的心理是自己想躺平,同时还不允许别人奋斗。朋友笑着说:当然有啊,可是教育局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高中生马上就面临高考,不让学校组织补课就等于让他们绑上一条腿跳舞,而高考成绩直接关系着教育局的政绩,你说教育局的人会怎么办?

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浙江杭州的那位地理老师符某,他利用五天四夜的时间,驱车1398公里,穿越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带着无人机走进8所县城中学,拍下学校学生暑假在学校里聚集的视频,作为这些高中暑假补课的证据,然后在“浙里办”平台进行了举报。

符某举报的八所中学之一是金华浦江中学,浦江县教育局给他的回复是:

这是一份态度鲜明的回复,浦江县教育局非常支持浦江中学的做法。在泰顺、苍南等地,教育局的回复虽然不像浦江县那么直接,但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学校的支持。

从回复内容来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同志们看得很清楚:县中的师资力量和生源都比不上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只有让学生加倍努力,才可能在高考中缩小差距。

前几天,杭州还有一位家长,一口气举报了22家新东方的办学点,说他们在暑期开展学科培训,提倡超前学,严重违反双减制度,这位家长还把这22家办学点给列了个清单。对此,相关部门的回复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工作人员日常巡查中未发现新东方培训机构违规进行义务教育段学科类线下培训。

什么叫“未发现违规进行义务教育段学科类线下培训”,比如有个人说“未发现张三用棍子打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张三没有用棍子打人,但可能用拳头打人了”?所以,虽然被举报的机构没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但有可能进行高中的培训了,只是高中的不管。你品,你细细品。

由此看来,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正在有意无意地放松对高中的限制,不再强烈阻止高中生增加学习时间。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因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省级乃至全国的教育主管部门立场不同。

以浙江为例,站在教委的立场上看,反正重点大学的招生名额就那么多,哪个地区的学生考上都一样,无非是左口袋和右口袋的区别。但如果站在浦江县教育局的立场上看,本县能有更多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很重要。对县中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县中想考上重点大学,只有苦读一条路,学校的集中补课是一种很好的支持,省钱又省心。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地方放宽对补课的限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