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面试真题: 家长找专家为学生报志愿, 对此你怎么看? 谈谈你的建议

一、读题

现如今,家长找专家为学生填报志愿,甚至不惜重金报培训机构,对此,你怎么看?谈谈你的建议。

二、题型判断

怎么看—社会认知

三、审题

这道题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有关。对于家长和学生这样的行为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哪有那些积极意义,又有哪些问题,可以姐姐和就业难、望子成龙思想等社会问题来进行展开。

四、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1:找专家给学生填报志愿

志愿代表着孩子的志向和愿望,理应有孩子自行决定,我们作为家长、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些参考意见,到那时不能完全帮孩子做决定。“找专家”这件事情出发点肯定是好的,能够学到热门专业,毕业可以找到对口且心仪的工作。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仅仅依靠专家,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兴趣,会让孩子失去对人生的选择权。将况且专家的身份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点还有待考量。

关键词2:不惜重金报培训机构

花费重金,不仅说明了父母对于培养孩子的付出和用心,也折射出了当前教育成本高、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等社会问题,培训机构兴起也说明市场需求量大。但是现在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是否具有资质,期间一是否专业、是否存在投机心理等,都需要我们甚至考虑。

关键词3:谈谈你的建议

题目明确要求谈建议,所以建议我们应该多说一些,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如社会心态、学校、家长、相关管理部门等多方面提出建议。

五、答题思路

六、答题要点

七、示范答题

对于找专家、花重金帮孩子报志愿的行为,我认为家长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方式还有许多不妥之处。

一方面,找专家帮助孩子填报志愿,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节省时间,方便家长为孩子选择专业,使孩子的专业选择更加专业化。这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希望让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心情,我们不能否定父母的初衷。另一方面,花费大量金钱选择培训机构帮孩子报志愿,很可能使孩子丧失自身的选择自由,且培训机构是否有专业资质、所提出的建议是否权威、能否有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等都是家长及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让孩子学到心仪的专业,避免选择专业时出现的盲目混乱问题,保障孩子在未来有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我认为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第一,注重社会引导。可以通过微博热门话题、电视广播等方式宣传理性报考的观念,通过宣传片介绍不同种类、专业的大学、职业学校,并将一些优秀技工或者创新创业人物作为正面典型进行介绍,加深家长对不同学校、专业的认识,积极扭转家长的择校就业观,给予孩子自我选择的空间。

第二,加强主流教育。教育局可以在高考结束后通过设置专线电话、开设专门的咨询办公室,或者在官网设置报考板块,为家长提供免费的报考信息和报考咨询;学校也可以请往年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返校,通过交流会的形式介绍大学不同专业方向和选择技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校专业。

第三,规范培训机构。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要通过考察市场、听取民意、专家论证等方式,制定出台教育培训、专业报考机构等市场行为规范,对其从业资质、收费标准等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也要对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各种培训机构进行排查、清理。通过联合执法的方式,对没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取缔,对不符合培训办学要求的责令整改。

第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阳光招生等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国家要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设计,提高教育水平,将理论知识和时代发展相结合,鼓励智能职业发展,解决家长焦虑的问题根源。

八、知识拓展

1、关于学习,我们所学习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于不同的内容我们的理解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

是什么:概念性知识,概念与关联。

为什么:条件性知识,价值观与方法论。为什么的部分都是价值观的问题,我的价值观让我觉得这个是更加重要的。

怎么办:程序性知识,实验和践行。

2、我判断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否真的学会了的标准

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