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又有“宝藏学者”入驻B站! 教授变UP主能让知识火出圈吗

不独守象牙塔,更多学者将三尺讲台“搬”到云端,在短视频平台深入浅出阐释专业知识和社会热点。当大学教授变身UP主,会给泛内容赛道注入怎样的新活力?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传递渠道,会“反哺”知识火出圈吗?

今天,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宝藏学者”葛剑雄入驻B站,在认证账号发布了第一条视频,表达与年轻朋友们在B站见面的喜悦,并表示期待大家“一键三连”。他透露,会在B站课堂带来新课《千秋兴亡:葛剑雄讲中国史》,力求寻找新的思路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哔哩哔哩是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综合性视频社区,被用户亲切地称为“B站”,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达3.06亿,并凭借包罗万象、个性张扬对Z世代有着强大吸引力。此前,罗翔、刘擎、梁永安、沈奕斐、倪文尖、骆玉明等知名学者陆续入驻,引发了广泛关注。“泛知识”内容释放新增长空间,上B站学习公开课成年轻人求知新趋势。

葛剑雄兴趣广泛,在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研究领域均有造诣。其中,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研究在历史发展中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他在第一条视频里引用恩师谭其骧教授说过的一段话,“如果历史是一部演剧,那地理就是舞台。历史没有这个舞台是不行的。”

基于自身学科背景和丰富实地调研经验,葛剑雄解读历史角度不只关心事件本身,而是更多引入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引导读者注意到事件发生的背景,了解特定人物与事件是在怎样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帮助大家打开读史视野,穿透历史迷雾,多维度走进真相。

在地理这座舞台,他用脚步丈量大地,以人文学者身份踏遍“四极”:1996年,他登上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2000年,他作为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一员去南极考察,在此期间经历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2011年探访北极,在北极点留下珍贵记忆;2014年70岁生日之际,攀登非洲之极——乞力马扎罗山,创造了人生中的记录。

除了“行万里路”被学子和网友津津乐道,葛剑雄也在教学理念里融入人文关怀和“知行合一”,他曾告诉学生:“人的资质是不一样的,不见得每个人都成为学术大家。学术、论文,在人生当中虽然很重要,但是绝对不是全部。我更希望你们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把自己的身体搞好,把生活安排好,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好。”每逢恩师谭其骧诞辰,葛剑雄都会来到复旦大学光华楼21楼谭教授雕像前,献上一束鲜花。

如今,他以77岁高龄,每天保持工作14个小时。“尽管事务如此繁忙,但无论什么时候给他发去邮件,第二天肯定都会收到他的回复。”悦悦图书副总经理罗红说,他不端架子,常在网上耐心回复网友的问题,有来有往,知无不言。

B站有位网友温馨回忆了自己与葛剑雄教授的交往——当年,还是大一新生的他给葛教授寄了一封信,没想到竟收到了亲笔回信,还邀请他到复旦史地所面谈。后来,两人保持了十余年通信,这位网友每次向葛剑雄请教学问时,都会得到悉心指点,谦虚友善的态度令他至今难忘。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在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面向公众开展知识普及,内容传播与社交平台彼此赋能,精细化内容成为泛知识领域短视频流量新入口。

“虽然我考不上复旦,但不耽误我当复旦老师的学生。”类似评论时常在B站出现。打开一个学习视频,经常会看到开头与结尾满屏“老师好”“谢谢老师”等弹幕,“每节课”结束后有用户自觉变身“课代表”,在评论区整理总结要点或分享拓展相关知识点。教授与网友的“网感”互动,令人对泛知识助力优质内容正向传播有所期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