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乡村教育者手记|靳艳妮: 父亲就像一束光, 照亮我的从教路

记者巩悦悦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

以下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路西安路小学语文组教师靳艳妮的教育手记:

记得上师范那会儿,面试老师问我名字的来历,我吱吱呜呜说不上来,最后只解释了字面意思,真是尴尬至极。回到家,赶紧请教父母,爸爸郑重其事地说:怎么会没有来历呢,你的名字是我起的,是因为我这一辈子最崇拜的伟人—马克思,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倡导者。她的妻子就叫燕妮,是一名伟大的女性,我希望你以她为榜样,成为像她一样有建树的女性……

不善言辞的父亲,说起这番话的时候,却是、慷慨激昂,言语中是无限的自豪和期待。我从父亲坚定的眼神里,读懂了这些话的真生含义。父亲虽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一辈子的共产党员,党员的身份和赤城印刻在他的生命里,甚至每一丝皱纹和骨髓里。至今他仍是乡镇上评选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虽已年过花甲,却仍然坚守初心,担任村干部职务,为村民们解决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大到村里的集资修路,搞生产建设……小到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他都记在心间,当做国家大事一样一一解决。

每当想起65岁的老父亲,在无数个风雪之夜坚守在村口的帐篷里,严守第一道防线,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那道寒冷穿透了我的心脏,让做子女的我感到无比疼惜。然而父亲的那颗赤城之心却温暖着村子里几百户人家……

19岁那年我参加工作,成了一名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那时的我,虽然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五谷不分,但却怀揣梦想、满腔热忱,总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可是没过多久,小山村经济的贫瘠、文化知识的匮乏,像巨浪不断的击打着热血的教育梦,眼看着浑然一体瞬间变得支离破碎:害怕雨天,那泥泞湿滑的羊肠小道,逼着我一瘸一拐扛车前行;害怕夜晚,那破旧冷清的单身宿舍,唯有那肆无忌惮的鼠群,从头顶的遮蓬上呼啸而过,吓得我心惊胆战、夜不能寐;还怕那无知无畏的家长,不知何时何事就破门而入,来个大闹天宫……说不完的心酸,道不完的苦水,只有周末回家后才一股脑讲给父亲听。父亲时常默默不语,总是以一个退伍军人老党员,百锤不怕火炼精神开导我,安慰我几句,但从不过分评价。

可是有一次,听着曾经的玩伴讲述自由自在的大学校园生活,想着自己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心里真不是滋味。我向父亲提出要放弃教师工作,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竟然大发雷霆,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狠狠教训了我一番,我知道父母供养我不易,尤其是着青黄不接,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父亲再来校的时候已是几天后,没有过多说话放下一个日记本和四周泛黄的剪报册走了。里面记录着父亲曾经的部队生活和入党经历及整理收藏的各类党内要闻、国家大事、以及自己崇拜的先进人物事迹……我懂得父亲的用意,没有人生来就是享受的,要做一些对国家有用的事,这样才不负韶华。

父亲就像一束光,照亮我的心路。从那以后,我打消了离职的想法,安心教书育人,积极参加乡镇组织的各类培训、听课、赛教、演讲等活动,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两年过后,由于撤乡并镇,我调入镇上的一所中心小学,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思想进步的伙伴,很快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党员教师。其实,我的成长中离不开父亲的影响,是他把共产党员的火种种在我的心里。父亲像一个灯塔,像一个火炬,时刻照亮我向共产党靠拢的道路。

如今,怀揣着那颗赤子之心,我已在三尺讲台上从青年坚守到中年,这一晃就是二十年。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二十年的辛勤耕耘,二十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理解了教师这一平凡而伟大的职业。站在这片教育沃土上,我践行着“爱的教育”,兑现着党员的誓言,亲手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才,在光阴里细数着无数个成长的故事。

现在,我想告诉父亲,他给我的名字有了全新的涵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甘为人梯,不负韶华;接力奉献,不辱使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