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上课认真听”没用, 说这3句话, 孩子学习专注、成绩优秀

参加了一次家长会,针对小家伙们一个多月以来的课堂表现,老师们提出了几个常见的情况:上课玩手指、戳橡皮、说小话、思想开小差。

班主任说,这些小毛病大都是幼儿园时期遗留下来的,因为幼儿园以玩为主,没有学习压力,只要孩子们闹得不过分,老师大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这些小毛病在小学生身上就不行了,因为小学生有学习要求,一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一个星期要掌握的知识量、识字量都是有明确教学目标的。

如果孩子的习惯纠正不过来,学习只会越来越吃力,孩子也越来越缺乏自信心,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而且,有这些坏习惯的孩子,上课大都不认真,容易错过老师讲解的重难点,即使做作业,也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老师们表示:孩子的学习是家校共育的结果,在学校,老师们自然会尽心竭力教育孩子。但是,在家里,也希望家长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给予必要的帮助、鼓励和指导。

老师的话一落,家长们就讨论开了:“我家孩子就是这样,每次做作业都忍不住玩手指,在学校也肯定也是这样。可是,我每天都交待他,要认真听课的呀!”

“我家孩子倒是不玩手指,可是,他发呆啊,我也一再告诉他,要认真听课的啊。”

“难道告诉孩子认真听课错了吗?”

面对家长们的疑问,老师给出了答案。

“上课认真听”没用

老师说,告诉孩子“上课认真听”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说这句话确实不会有效果,因为这句话太空了。

举个例子,孩子说话哭哭啼啼,说一个字哭几声,相信家长又气又急之下,会脱口而出:“好好说话”。但是,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胆怯的孩子可能干脆抽抽噎噎不吭声了,勇敢一点的孩子则可能“哇”地一声大哭出声。

这和我们想象中的结果:孩子停止哭泣,把事情经过描述出来,简直大相径庭。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家长的要求太空了,孩子理解不了“好”的含义、程度和具体要求,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此,家长越着急,孩子越表述不清。

如果家长把“好好说话”描述得清晰一点、具体一点,得到的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比如:不要哭,慢慢告诉妈妈,生什么事了?是不是摔跤磕疼了?和小朋友抢玩具起冲突了?哪里不舒服吗?

有了这样具体的描述,孩子才能做出相应的回复。

因此,说“上课认真听”,孩子确实不太做得到,他可能还会迷惑:我认真听了呀,你看,我认真地都玩手指头了呀?我确实很认真啊,我都听得发呆了也没下位啊。

听了老师的话,家长们都沉默了,好像确实是这样。那么,到底应该怎么交代孩子才对呢?

班主任给了3个建议,效果比说“上课认真听”更有用。

说这3句话,孩子学习专注、成绩优秀

上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需要把要求提具体,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家长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眼到”。

告诉孩子“上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就是最具体的听课要求,有了这个要求,孩子就会知道,原来,上课时不能自己玩自己的,也不能东张西望,眼睛要跟着老师走。

有了这个意识,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很自然地跟着老师打转,听着老师的声音,孩子的思路也会围绕老师讲的知识点走。

这样一来,即使不刻意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孩子也知道,上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了。

听不懂的地方,圈起来,课后赶紧问老师

小孩子自制力差,专注力也还需要加强,上课时无论多么努力,也难免有懈怠的时候。

巧的是,很多时候,就是孩子一个不注意,老师讲的知识点就过去了,老师不可能为了一个孩子就打乱原本的计划,孩子也不一定有胆量当场提出让老师再讲一遍的要求。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告诉孩子“听不懂的地方,圈起来,课后赶紧问老师”,就是最好的办法。

一节课不可能只讲一个知识点,错过了这个,也不用纠结,圈起来,然后抓住下一个知识点才是硬道。

不然,一直纠结这个点,下一个知识点又过去了,左右为难间,一节课就过去了,很多个知识点都错过了。

先抓住老师正在讲解的知识,等到课后,再把没弄懂的拿去问老师,老师很乐意讲解,孩子也不会堆积一堆问题,一举两得,可比“上课认真听”有用多了。

老师提问,举手回答

老师上课时,为了教学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大都会即时提问。

一定要告诉孩子“老师提问,举手回答”,一来,这能让孩子有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发现学习的趣味性;二来,如果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夸奖,孩子也会更有信心,更加乐意表现。

此外,孩子在举手回答问题时,内心非常兴奋,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下一步的预判,即使准备好的答案已经被别人回答了,孩子也会努力思考,想出下一个回答。

这种积极进取、提前预判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培养孩子预习、研读的思维,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助益。

因此,与其要求孩子“认真听课”,不如告诉他“老师提问时,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后记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希望他在以后的竞争中好一点、棒一点、优势再明显一点。

但是,在孩子小时候,在他还不能和大人一样理解一些诸如“认真听课”“好好学习”“乖一点”之类的要求时,如果能换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说法,把要求提得再明确一点、清晰一点,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那么,你有没有告诉给孩子“上课认真听”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