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学林随笔|何以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的致信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一精神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熔铸了历代师者的精神品格,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精神风貌。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家国担当——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政治灵魂,体现了教师的家国担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血脉、价值基因,既陶铸和培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和集体人格。

从孟子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达则兼善天下”到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黄大年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无不彰显了中华儿女至深且远的家国情怀。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递者,更要做思想的引领者。新时代,广大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师者情怀不局限于个人利益,更承载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源头活水,体现了教师的立身之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语出《世说新语》开篇《德行第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根基。

《礼记》中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中的“经为人师,行为仪表”“经为人师,行为儒宗”,都在强调师者对“言传身教”的坚守与践行。

教育家精神中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在言行上、品德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广大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统一者。

高超的育人智慧是专业内核——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内核。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智慧的继承,又融入了新时代针对学生特点变化与时俱进实施教育的现实要求。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思想,《荀子·劝学》提出“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自古以来,好的教育者总是能够以合适的方法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家精神中的育人智慧,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本身,还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启智润心,意味着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同时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因材施教,则要求契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踏实的躬耕态度是职业要求——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动力,体现了教师的职业要求。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反映了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坚韧与热忱。

勤学笃行是中国教育的底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循序渐进的为学之道,更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做到知行合一。

求是创新是中国教育的锐气。“求是”最早语出《汉书》,经过毛泽东同志的阐释,逐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外延得到极大丰富。“创新”最早在《魏书》中有“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的表述,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征。

教育家精神中的躬耕态度,要求教师将勤学和笃行结合起来,将求是和创新贯穿起来。教师只有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自己,才能带领学生探索科学发展前沿;只有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理念,才能持续做好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深厚的仁爱之心是情感底色——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怀,体现了教师的情感底色。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无私奉献。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师道传承的重要精神内核。陶行知“爱满天下、学做真人”,于漪用生命为教育开辟一片光亮,践行着“师爱的最高境界叫作仁爱”的信念。

教育家精神中的仁爱之心,要求教师继承仁爱、奉献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唯有爱生,方能乐教;唯有乐教,才能对教育工作永葆热情。

虔诚的弘道追求是生命自觉——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体现了教师的生命自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强调教师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心怀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本质是人文,泛指社会共有的先进知识、价值及规范等。“以文化人”特指用人文的内容去影响、感化、成就一个个生命体。在此过程中,施化者的生命也得以拓展、升华。

教育家精神中的弘道追求,要求教师继承和发扬家国天下的优秀传统。要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以胸怀天下的开阔视野和天下大同的理想格局,学习和吸收各类先进文化知识,进一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戴立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