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走进“记事本”

▌李选清

外孙女张菁纯有一个记事本,里面记录着她每天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学习上的重点内容、复习巩固的知识要点,以及老师的点评、家长的回复……

别看这不起眼的小本本,它记载着小孙女的成长进步、所思所悟,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别具匠心的育人方式,承接着家长对下一代培养的关注和参与,可谓一本顾“三方”。

去年,三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天,菁纯就拿着一个小本本告诉我,这是新来的班主任郑老师交待的一项任务,每个同学建立一个记事本,记述每天生活中发生的难忘事件、学习科目的主要内容、课后复习巩固的重难点问题,由家长监督落实,老师及时作出批改……

为什么让学生建立记事本?郑老师开宗明义:培养孩子自觉做事的好习惯。

菁纯的父母忙于工作,监督落实之责就落到了我的肩上。

孩子的天性是贪玩。记事本刚实施时,菁纯也不习惯。一次,放学后,她玩得兴起,竟忘了当日布置的一项作业。我检查时发现,小本上记着当天要完成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背诵任务。已近晚上10时,菁纯恳求说:“姥爷,太晚了,放到明天背吧。”我说:“不行,记事本上明确今天要完成。”我陪着小孙女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一人背,一人考;一人背上句,一人背下句。十几分钟后,我们两个人都背会了这首诗。菁纯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菁纯养成了习惯:每天放学后,先照着记事本上的“清单”按时完成,再出去玩。

小学三四年级,正是孩子走向独立思考的起步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解题。怎么及时化解?记事本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窗口”。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我翻阅菁纯的记事本时发现有这样的记载:“今天真倒霉,xxx同学丢了一支与我用的一样的马克笔,便怀疑我的笔是她的。尽管同桌同学证明我的笔不是她的,但她还是一个劲地哭鼻子……”

我再三询问,小孙女说出了事情的原委。我问她怎么处理的,她说:“没告诉老师,只对那位同学说‘你的笔丢了,我很同情,但不是我拿的。’我虽然心里有委屈,但我是中队委,不能与她争执呀!”我鼓励道:“这事你做得对,中队委应该大度些,古人讲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还给菁纯讲了一则“疑邻偷斧”的寓言故事。正说着,那位同学的父亲打来电话,代表孩子向菁纯道歉,说孩子丢失的马克笔在书包夹缝中找到了,误会了张菁纯同学。他批评了孩子,让孩子明天到学校当面向菁纯认错。菁纯听后连连说:“没事的,生活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澄清了,我们还是好朋友。”

记事本的功能在扩大,记事本的内容在增多,记事本的形式在变化。一年来,我见证了菁纯的记事本从单一记学习内容扩大到记有意义的人和事,有事例、有场景、有体会,记事本也渐渐演绎成了日记本、绘画本、手账本……

有一次,菁纯无意中看到我写的日记,里面记着我冬天到漠河、夏天到西沙、秋天去西藏高原等地艰苦调查采访的经历,她读后很是感动。我趁机说:“你也可以把经历过的事写下来,把所想所感抒发出来。”菁纯一听,高兴地说:“那我试试。”从此,她的记事本又多了一个功能——日记本。

今年暑假,我带菁纯去旅游,登上了峨眉山顶。她在日记里写道:“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攀上了峰顶。这里有世界最高的佛像群,太阳的余晖环绕,脚下云雾升腾,如仙境一般。看到这美景,想想攀山的艰难,不由想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诗句来……”

一次,菁纯英语考试成绩从A下降到B,妈妈批评她时发了脾气。她就在日记里写道:“本来没考好,心情就不好,妈妈不问缘由就发火,真像个发怒的狮子,吼起来真可怕……”妈妈看后,主动检讨自己,并与菁纯一一查漏补缺……菁纯的成绩很快又上来了。

姥姥负责菁纯的日常生活,洗衣做饭很辛苦。菁纯在日记里写道:“姥姥像只忙碌的蜜蜂,牺牲自己,奉献他人。”她主动自己洗内衣裤,还让姥姥教她做饭菜。

去三亚冲浪,菁纯记下了冲浪的不易与挑战;星期天,跟爸爸骑车十几里送妈妈去加班,菁纯体会了妈妈工作的辛苦;参观党史馆、军史馆、博物馆后,菁纯写下心得:“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各界都要携起手来,创造更多的符合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雄厚的人才方阵。

感谢记事本,感谢班主任郑老师提供了这一育人方式。

王金辉插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