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我19岁了妈妈还在大学家长群回收到, 令人窒息? 边界才是问题!

据劳动报报道,“我19岁了,妈妈还在大学家长群里回复‘收到’,发‘大拇指’点赞,窒息了……”最近,“大学生家长群”话题,再度引发热议,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高校该不该建家长群?

高校建家长群,是一种对大学生和家长负责的表现。

大学生离开父母,独自到很远的地方去学习,作为家长,内心是放心不下的,除了家长空巢不适应之外,主要还是担心孩子在大学的安全,担心孩子在大学玩疯了,拿不到毕业证。有了家长群,家长可以获取学校发布的通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参与的课外活动,从而更加放心。此外,如果学生在学校出现心理问题或学习困难,家长也能通过家长群及时得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悲剧的发生。满足家长知情权,构建家校一起合作教育的局面,把潜在的风险提前消除掉,尽量不让每一名大学生掉队,这才是负责任的高校应有的操作。

但是,大学是大学生从被监护走向独立的重要阶段,相当于孩子学会独立行走之前的那一个阶段。此时,家长松手过快,孩子摔跤被吓到,反而很长一段时间不敢走路了;松手过迟,孩子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走路。此时最好的策略是,尽量放手,在孩子要摔倒之前再出手。

所以,对于大学家长群的存在,我们应该持一种理性的态度。既要理解家长的关切和担忧,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隐私权。在保障家长对大学生重要信息知情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大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独立探索、自主成长。

教育人结语

大学家长群的存在既有其合理之处,也伴随着潜在的问题。它既是家长获取孩子信息、关心孩子成长的途径,又可能成为过度干预大学生自主发展的障碍。因此,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

作为高校,在建立家长群时,应明确其定位和功能,既要确保家长能够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又要避免过度干预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和自主学习。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生活、自主学习,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过度干预不仅可能让孩子感到束缚,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家长应信任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发展,只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作为大学生,应学会在面对家长的关心时,理解家长的心情,同时保持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应珍惜大学时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自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大学家长群的存在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问题,需要高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这平衡点就是边界:既满足家长的关切和担忧,又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权和隐私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