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鸡娃”家长该醒醒了, 早学培优不是真正的教育, 而是伪学习

从古至今,”小学神童“并不少见,但是到最后能有大成就的却并不多。很多小学神童在步入初中和高中之后会明显的后劲不足,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补习班造就“牛娃”,但这种现象只是昙花一现。

上小学的时候,孩子身边的神童可能会有很多,这些小孩子才刚上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三四千个汉字,阅读水平已经达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水平。有些小学生在数学方面非常擅长,一入学就把小学数学全部学完了。

听听这些孩子们的事迹,很多家长就会开始自卑,觉得自家孩子就像个”废物“一样,只会在家看《小猪佩奇》。每次考试家长也只会羡慕地跟别的家长说:你家孩子真厉害,次次都考100分。

但这种现象到初中就戛然而止了,上了初中后,这些超强的“天才儿童”似乎就消失了,他们的家长也开始变得沉默,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就只有那几个原本就很厉害的孩子。

那些小学一年级就达到五年级阅读水平的孩子他们去哪里了呢?他们还在这个班级里,只是不那么出众了。

是他们的天赋没有了吗?其实不是,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天赋是通过补习班获得的。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校外补习班和培训班应运而生。经过了多年的运营,补习班也在家长当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形象。

因为补习班的利润很大,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顶尖高手,在强大的资源烘托下,培训机构把竞赛和应对考试的套路研究得非常透彻。

小学生原本学习的知识就很浅,对于逻辑的要求也不高,培训机构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只要不断地重复,让学生把应对考试的点都记住了就可以。这样在考试时,学生的成绩能有明显提升。

现在不是有很多家长会送学生去上小学奥数班吗?这些孩子在奥数方面的成绩也很优秀。其实有很多学生在奥数班里并没有学习到解题的逻辑和应用技巧,他们学会的其实就是一些解题的套路。

培训机构用这样的方式培训学生,短时间内确实会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家长也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培训是有用的,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赋异禀”。

结果等到上了初中和高中,家长会突然发现孩子有些学不动了,开始埋怨孩子不努力、不用功。其实不是他们不努力、不用功,而是“早学培优”的弊端开始展现了。

早学培优只是一种“伪学习”,很多家长却还执迷不悟。

“早学培优”是一种超过正常进度的学习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超越了孩子思维的成长规律。

在“教育焦虑”的背景下,国内出现了很多“鸡娃”的家长,这些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给他们报各种补习班。

这些补习班都是以利益为目的的,为了让家长相信“补习有益”,他们会对学生进行提前教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会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一遍又一遍地灌输给学生,然后再让他们反复背诵,让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

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重复和记忆的过程,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也不是真正的教育。

孩子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非常被动,他们只是在简单的模仿和重复的劳动,根本就没有形成逻辑思维,也不会自主思考或分析。

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渐渐地就会失去思考、探索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形成一种惰性思维,最终摧毁的是他们深度思考的能力。

“鸡娃”之风其实蔓延到国外也已经很久了,但是国外的家长却没有像国内的家长一样,让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原因就在于此。

很多国外的家长认为,这种补习就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教学,可能在短时间内孩子会获得一个优秀的成绩,但是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却是非常惨重的。他们宁可暂时牺牲一些成绩上的优势,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愿意也让他们无限机械地去重复和记忆。

孩子借助补习的力量,可能在中小学里会抢尽风头。但是日后他们的疲态会逐渐显现,到了高中,他们的学习能力会更弱,上大学这种优势基本就不存在了。

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他们似乎发挥巨大潜力的根本,所以也不必过分要求孩子去补习,这其实是在害他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