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躺平可耻? 43岁教授用“亲身经历”告知: 寒门可以出贵子!

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甚至成为幸存者偏差的案例,一个贫家子弟如何在努力之后实现阶层跨越,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躺平,不思进取,这背后的逻辑是否和拼爹,拼资源有关,一个知名教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11月9号讯,中南大学董海军教授发表的论文《底层苦难经历的自我民族志》再次引发热议和关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农村放牛娃,通过不断努力,逐渐实现人生目标的真实故事,也对寒门能否出贵子进行了回应。

董海军教授在论文中回忆,自己早年家境算不错,但在他7岁的时候,父亲突发脑出血,不能再外出务工,家里的收入只能依靠务农,那时候,他就开始承担放牛,打猪草,挑井水等家务,从上小学开始,就要下田劳作,打谷,割麦,抢种早稻,抢种晚稻。

那时候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一天只能在中午休息一小时,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凌晨3点多就要扯秧,而他自己的早期教育相当迟缓,3岁才能流利说话,6岁认数还不到100,因为不达标,他7岁才上一年级,爷爷奶奶讲述农村的艰辛生活,让他意识到读书几乎是他唯一走出这种状态的途径。

当时的中专非常吃香,因为毕业可以分配工作,很多学习好的初中生第一志愿就是报中专,但董海军当时的成绩不理想,阴差阳错进了重点高中,因为当时缺乏学习资料,他养成了对物质精细利用的习惯,借同学的书为自己的学业打基础。

但是因为高考欠佳,加上填写志愿欠妥,他被调剂到湖南科技大学,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家境却不允许他复读,只能向前走,进了大学后,他发现可以读研究生提升自己,在考研和考博的过程中,他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却下了苦功夫。

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中南大学任教,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他在自己的领域也取得了一些学术成就,对于现在一些躺平的论调,董海军说,个人努力完全不能放弃,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实现逆天改命的关键。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为寒门能否出贵子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考,董海军教授说,自己出生算是寒门,但现在贵子还得另说,就目前的社会阶层而言,相比于原生家庭,确实已经实现了跨越。

董海军教授说,自己是幸运的,在农村家庭背景下,物资限制的困境,家人的嘱咐和身体劳动的规训,激发了他从寒门向上流动的欲望,通过控制自己的时间,心智锤炼,接受文化教育,逐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对于现在流行的躺平,佛系一说,董海军教授说,每个人进入一个环境都需要自我存在感,需要给自己的存在提供合理解释和说明,他认为社会流动机会是存在的,虽然无法保证每一个人成功,但只要努力,就能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体面的工作和收入,这些是青年人的正常追求,可以设立一个个小目标,逐渐实现梦想,躺平不可耻,也绝不是正确的选择,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逆境翻盘,有的人选择就地躺下,虽然都是个人自由,但结果天差地别,抱怨无法解决问题,却会将自己封闭,对于寒门出贵子,你怎么理解,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