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是时候把“戒尺”还给老师了,教育惩戒新规出台,家长却喜忧参半

一直以来大家都将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而自古就有“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典故,足以见得老师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学生不再尊重老师,老师也不敢严管学生,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变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局面。

老师重拾“戒尺”,天津教育新规出台,这是区别对待还是因材施教

在80、90的记忆中,老师经常会用格尺打淘气学生的手掌心,这是老师独有的一种惩罚方式,在老师的严管下,再不爱学习的学生,都会跟着学些知识。

不过随着一些无良老师对学生进行过度体罚,以及家长对学生的娇生惯养,老师被强制放下了手中的“戒尺”,随着老师严管时代的过去,很多学生的发展也因此被搁置。

而现在的学生大多从小被家长宠溺,基本上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一个个性格乖张,明明犯了错还要强词夺理,一点担当都没有,这就让老师的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可是就在大家还在讨论老师该如何管教学生的时候,天津市率先发布了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这个消息犹如炸雷一样引起了全网的关注,网友们对此更是议论纷纷。

虽说是惩戒,但是此项规则明确规定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得对学生进行击打、刺扎等方式造成身体痛苦,而且也不可以出现侮辱性词语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行为,规定自2022年1月1号开始实施。

对于这项规则,很多网友还是表示支持的,他们认为,只有老师重拿“戒尺”,才能管住学生,教育本就是松弛有度的事情,若是一直松,学生的心理都要出现问题。

不过也有另一部分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如此下去岂不是又会出现以前老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学校只负责教育学生,没有权利惩罚学生。

不管大家持有怎样的意见,此项政策的下发,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不仅是对老师的认可,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的社会地位,不过老师也需要谨言慎行,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造成伤害。

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效率

笔者想说,其实在教育中,很多老师都明白要进行因材施教,但是老师往往习惯通过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认为从成绩上进行分层教育就是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这种想法就进入了教育的误区,老师只有针对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兴趣特长来制定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也只有老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不过虽然说,此次重新将戒尺还给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约束作用,但是老师们也要掌握适当的度,只有重新树立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才是真正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力。

不过规则的下发也让部分家长感到焦虑,对于家长们的喜忧参半,笔者完全可以理解,但还是希望家长们可以冷静面对,理性思考,老师此次重拾戒尺,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重拾戒尺不代表着体罚,家长只有理性对待,才能让教育更完整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从小就被家长宠溺,别说惩罚了,就是说句重话,有些家长都舍不得,所以此次老师重拾戒尺,一些家长是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就是“体罚”的开始。

可是在要求老师不能严管学生的同时,家长们还在不断提升教育学生的质量与标准,这就为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管好学生就一定要对其进行约束。

只有老师惩戒权力的回归,才能加强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增加对学生的引领和教育,所以家长对于政策的下发不应该一口否决,而是要理性分析,对老师的教育进行支持。

信在家长的信任下,老师一定会掌握好尺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与约束,也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一定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笔者寄语:虽然说将“戒尺”还给老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迫,但是本着“小树不修不直溜”的原则,家长们也要支持老师的工作,只有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今日话题:你对于老师重拾“戒尺”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