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到高中才明白, 真正决定孩子成绩的, 并不是智力, 而是这个品质

邻居家的孩子今年上高二,成绩从年级三百多名,上升到年级前十名,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这个女孩,初中时就比较优秀,成绩年级前100名,学习非常自觉,但是因为乡镇中学的教学水平有限,中考结束后,她和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去了一所普通高中。

本来以为在这所高中里,她依然可以成绩领先,谁知道从高一开始,学习就遇到各种问题,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完,考试不及格,心情很低落,父母非常焦虑,甚至一度接受孩子智商不高,高中很难再学好的“现实”。

假期、周末遇到孩子或者她的父母,我都告诉他们不要放弃,高中就是这么样子,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种适应并不是一次中考,一个暑假就可以完成的,有的孩子适应慢一些,有的孩子适应快一些,只要能够咬牙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就不会白费。就这样,孩子接受了成绩中等的现实,到了高二,选科之后,放弃了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后,她的成绩开始好转,最终在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上升的年级前10名。

而另外一方面,我也见过一些中考成绩优秀,到了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休学、退学的学生。

张同学初中成绩优秀,中考以班级第一名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本来以为她的前途会一片光明时,现实却给她重重一击,在这个高手如云的班级里,成绩变成了中等水平,失去了老师的“特殊喜爱”,失去了同学们的崇拜,她的学习开始失去动力,虽然她努力过,但是绝大的压力,让她的努力适得其反,成绩进一步下滑,整体闷闷不乐。

后来,她被调整出重点班,进入普通班,本以为在普通班可以成绩领先,提高她的自信,但是谁知道到了这个班级,她依然成绩排名中下游,这彻底打垮了她的自信心,她开始逃避学习,周末休息后,就不愿意返校学习,一开始请假一晚上,后来周一请假,父母毫无办法,因为孩子其他都好好的,但是一谈回学校学习,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早上不起床,父母没有办法,只能给请假,学校也没有办法,因为她已经很难用纪律来约束了,后来,她请假时间越来越多,后来干脆就不回学校了,父母跟她谈是否休学,她也不愿意,就是在家玩手机,虽然想了各种办法,看了心理医生,都毫无用处,父母慢慢也接受了现实,只是再也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孩子曾经是一个学霸。

到了高中,学习难度更大,竞争压力也更大了,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质的要求都更高了,对于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能力问题不大,即便遇到问题,也只是暂时适应的问题,不会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真正决定成绩的,其实是孩子的品质,是孩子面对挫折时所持有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挫折能力。

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为什么说是家长忽视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呢?因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除了部分来自学校外,绝大多数都来自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不同类型的父母,养育出的孩子的品质也是不一样的,聪明的家长,是懂得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而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甘地夫人法则”。

甘地夫人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她出生在一个强势的政治家庭,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在养育孩子时,她尝试用自己坚强的性格,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影响。

甘地夫人儿子13岁时,要做一个手术,面对手术台,她的儿子拉吉夫显得非常紧张,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医生建议甘地夫人和孩子交流一下,告诉孩子这台手术不痛苦,不用紧张,这是我们都常用的“善意的谎言”。

但是甘地夫人并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孩子交流,她决定让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她冷静地告诉孩子这是一台手术,手术是有危险的,但是妈妈和医生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保护他,他要相信爱他的人;手术过后,会有几天非常难受,但是这种痛苦只能自己承受,没人能取代他,更要紧的是,他即便是哭闹,痛苦也不会因此消失,反而会引发头痛。因此,手术结束后的一切,都要自己承受,咬牙坚持。

面对危机,甘地夫人给孩子传递的是从容、淡定,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更没有过度保护,甘地夫人的这段对话,是帮助孩子破解内心的恐惧,把最坏的结果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不管未来的“敌人”有多强大,就要冷静分析,坚强应对,这就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想带给孩子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面对失败。日本作家渡边淳将这种面对失败和痛苦的能力叫做“钝感力”,它指的是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否表现出坚韧的耐力,以及能否让自己有积极上进的态度。

有强大的“钝感力”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而这种“钝感力”,并非都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的,作为家长,应该学习甘地夫人,在孩子面对困难时,用自己坚强的性格,影响孩子去勇敢面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