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国外空气比较甜? 清华两万名留学生拒绝回国, 国家终于出手!

案例回顾:

人才之争,也是国本之争。可是,长久以来,严重的人才外流一直刺痛国人的神经。最近,人大教授金灿容的一个视频更是再次戳中这一痛处。

金灿荣指出,截止到2015年,单是留在硅谷、拒绝回国的清华毕业生,就多达20000人。

这是什么概念?据统计,清华一年的毕业生也不过三千多个,这相当于用我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辛苦培养了五六年,结果白白给别国做了嫁衣。

更别提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据清华2018年发布的毕业生去向统计报告,赴美留学生中,不回国比例高达81%。

另一顶尖学府北京大学的数据更令人心痛:留美学生中,仅有不到5%毕业后选择回国。

尤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些高端人才,大多都进入了最顶尖的科研机构,有的甚至成为美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联想到我国至今仍在某些科技上受美方掣肘,不少爱国人士表示“难以接受”。

这些利用我国顶级教育资源培养出的人才,却为何走出国门后就投入了别国的怀抱?真的是外国的月亮更圆吗?

“并非不想回,而是没勇气”

据调查,他们之所以学成后不愿回国,无非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国外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更优的福利待遇、更多的顶尖公司、更小的生活压力。

关于这个问题,某问答社区上还有个高赞回答,答主称自己虽不是清北毕业,但也在本科毕业后赴美。“原先也想着要回国的”,考虑到房价、薪酬差距等因素,现在连“回国的勇气都没有了”。

对此有人表示,这个理由放到几十年前还能站得住脚,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身为我国培养出的人才,如此“长他国志气、灭自己威风”,属实令人心寒。

清华前副校长、著名爱国科学家施一公对也表示失望,他认为:“这些学子太过于追求安逸了”。

国家终于出手

除施一公外,很多清北爱国学者都对高端人才流失海外的现象表示“非常遗憾”。清华邱勇校长、北大郝平校长多次在演讲中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留学生回国效力。

国家也及时出手,在各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流。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不断提高科研投入,现已高达27900亿,升至世界第二位。

同时,增加对各大高校的科研项目支持和人才扶持,提高科研人员薪资待遇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根据近期中科院研究所公布的一项招聘启事,招聘的博士后年薪近百万,几乎是美国同一职位平均薪酬的2倍。

令人欣慰的是,在多方努力下,我国人才的流向正在被逆转。

据近期新统计的清华毕业生就业去向,本科生留学率为13%,硕士仅4.4%,出国留学人数和比例都创下近年来新低,侧面印证了——对高端人才来说,国内科研和就业环境越来越“香”了。

甚至不少国外高端人才也开始流向我国。以日本为例,科学家服部素之选择离开日最高学府东京大学来到复旦。

他表示“中国现在对科研的支持,是日本无法比拟的”。据统计,离开日本来中国的科研人员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