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请远离生活中, 那些时刻充满“正能量”的人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国人耳熟能详的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当人类给“美”和“善”制定了一个标准后,那么,“丑”和“恶”也因此有了判断基准——与之相反的事物,就要归类到“丑”和“恶”里。

这段话除了饱含中国智慧,体现了圣人的“对立统一”观点之外,还隐含了一个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到的“肯定即否定”,正面是肯定,反面是否定,正面加反面等于整体。肯定和否定,是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存在。

然而,很多事物不是只有正反两面,非黑即白,还有正反两面的结合体。

很多人身边有一类“正能量爆棚”的朋友,每日把“自律”“加油干”“做更好的自己”挂在嘴上,还同时劝身边的人跟他一起。这些人里不乏确实阳光积极、充满自信的人,这是非常美好的属性,也真的很温暖,令其他人羡慕不已,这无可厚非。

但是,更多的人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你原本也是个乐观自信积极阳光的人,当身边有一个人不间断地以打鸡血的状态出现时,不仅给你带来了内卷“焦虑”,还让你不时产生很“丧”的情绪。

其实,我们要警惕这一类“伪正能量”。或许他们不是真的乐观、自信、积极阳光,而是已经患上了“正能量强迫症”却不自知。

这样的人会让不了解他们的人,通过朋友圈或表面的接触后,感觉到他们时刻充满“正能量”,而否认所有“负能量”。而当你跟他们接近,却又明显感觉到你永远无法走入他们的内心,仿佛他的“一身正气”都成了坚硬的“铠甲”,而“铠甲”的内部,却早已空空如也。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接触过不少“正能量爆棚”的来访者,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过着双面的人生,最常说的话是:

“我太累了,我的压力好大,但是我必须每天充满斗志,否则我就没有客户,客户不喜欢态度消极的合作伙伴,我只能将不好的一面留给自己,我压力特别大;很多时候,我并没有真的在跳舞或健身,只是希望别人看到的我是自律、上进的,就违心地发一些正能量的状态。”

心理咨询师对于“必须”这个字眼是非常敏感的,一旦什么事,被贴上“必须”的标签,它多少都带有强迫的意味。

在文章进入深层次探讨之前,我需要说明3点:

第一,正能量、积极生活都是我们所鼓励的;

第二,文章所说的“正能量强迫症”不具有医学诊断意义;

第三,请善待自己的负面情绪,警惕那些时刻充满正能量的人。

一、何为“正能量”与“负能量”?

回到开头,“肯定即否定”,事物是否就只有非黑即白?

能量有没有正负,这最初很可能是个物理问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能量是标量,没有正负,另一种,能量是量子物理学里的概念,存在一个以量子真空的零点,作为能量轴的原点。

那么,当量子涨落,高于这个零点的就是所谓的正能量,量子涨落低于这个值的能量,就被看成负能量。

心理学是怎么看待“正能量”的呢?英国大众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正能量》一书中提到:“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这似乎非常正确,也符合儒家文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事实上,即便如此政治正确的“正能量”,也具有消极意义,这就好像“负能量”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样。

这两年,伴随着新冠疫情的阴霾,男女老少都“丧”了起来,其实“丧”这种文化,此前就在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自称废柴、葛优躺、悲伤蛙、佛系青年,表面上看是无所事事、不想奋斗只想坐享其成的懒汉形象,事实上,大部分年轻都只把它当成是短期内自我调侃、自我放松的方式,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根本不是很多人想象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相反,这种短暂的休憩反倒会通过帮助大家降低心理内耗,从而在关键时刻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更佳的水平。

与之相比,那些从早到晚打鸡血、喊口号的正能量勇士们,表面上一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实际上,每次的结局都让人唏嘘,徒有其势。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三千五。职场上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很多时候,概念意义上的“正能量”与“负能量”,并不是绝对的对与错、支持与摈弃之别。

二、压力(负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1.“两个负能量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结合了心理学、神经学及经济学观点写了著名的《自控力》系列丛书。这系列书深入讨论了关于真正获得自律、自控的方法,通过八年时间,她研究了几万美国成年人在生活中,如何权衡压力与健康水平,得到了出乎意料且颇具意义的研究成果。

结果告诉我们:在我们视压力为所谓的“负能量”而避之不及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容易失眠与内分泌失调。当我们深信压力会带来癌症以及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压力又会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恐惧(负能量),这就使得死亡的风险增加接近50%。

反之,那些能够直视压力、接受压力,不去对抗的人,压力非但未给他们带来任何身体改变,反而锻炼了他们的心血管,提升了活力,甚至比平时压力较小的人更为健康。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用仪器监测的方法,进一步对这一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马修·诺克(MatthewNock)教授用仪器监测了被试者面对压力时,发现心血管变化:

压力产生时,每个人的心脏都会加快跳动,心血管收缩,所以长此以往,他们更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而那些欢迎压力的人,他们心跳加快,但是血管却保持着松弛的状态,压力相当于做了轻微的健身运动。

马修·诺克(MatthewNock)教授的实验结论告诉我们:压力(负能量)也具有积极的健康意义,只是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

2.书写伤心事件也会带来“正能量”

“隐藏秘密、假装没事,沉默不语,都会加剧内心的创伤体验、焦虑体验以及生理压力(前文所说的生理水平,如血压、心跳等的改变)”,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在自己的书《书写的疗愈力量》中这样写到。

这本书基于这位心理学家的一个著名的试验“WritingItDown”,他陆续邀请百人参与试验,其中包含普通大学生也有失业人群:他们中的一半,被要求写下给他们带来负能量的伤心事;另一半只需写下普通的生活琐事。

连续写了四天后,被试人群被告知试验结束;半年后对他们的身体免疫细胞进行监测,发现奇迹发生了:那些只是写了生活琐事的人,这半年患疾病的次数,远远高于那些书写伤心事的人。

这个试验结果,再一次说明:回避痛苦(负能量)和直面它,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改变是极为不同的。把负能量通过书写的形式抒发出来,一段时间后也能提高我们的免疫修复能力。

三、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远离“正能量强迫”

在我们的印象中,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应该是个明智的决定。但是,当我们本身所谓的这个“能量”没有那么高的时候,我们其实很难接触到真正意义上“正能量”的人,所谓,人以群分。

你会发现,如果你是正能量,那么你身边的朋友多数是积极、阳光、自信,而当你比较“负能量”,时常抱怨,你才会把真正意义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留在身边。根据前文,我们不难看出,能够保持正能量的人只是面对事情的方式,与喜欢抱怨、不想自己承担后果、自怜的人不同而已。

那为什么还要劝你远离“正能量”的人呢?这当然不是让你不与充满正能量的人交往,而是要远离那些,只把“正能量、鸡汤”挂在嘴上的人。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陈明(化名)因为中度抑郁来接受心理咨询。他说自己做微商,一开始赚了百万,整个人都懵了,情绪高涨,激动得手舞足蹈。但是他在赚到这笔钱的过程中,朋友圈发的很多图片,包括与朋友的一些交往都是虚假的。后来,微商不能做了,他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虽然赚了钱,但是很多人来找他退钱,说他是骗子。

其实,赚钱的过程本身也并不好过,一开始手里的钱也是借的,每天都顶着很大的压力,却还是要在朋友圈和朋友面前做出很有钱、过得很风光的样子。

陈明整夜整夜失眠,整个人都消瘦了。他还骗别人说自己这是减肥成功,其实健身房的照片都是蹭健身房拍的……他心里非常不舒服。当微商这件事停了,他还出现了心脏问题,需要住院。

赚钱的时候,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根本也不睡觉,每天就是寄快递、下订单、找途径、拉更多的人,与谁合作、做假的人设,这些事情围着。每天都在宣传“正能量”,但是,原本身边的朋友因为纷纷拉入了这个行业,在不做微商以后,连一个喝酒的朋友都没有。陈明才开始自我反思,他感到憋得难受,想到了做心理咨询。

在与陈明做咨询的过程中,怎么经营的过程,其实他只是轻描淡写,与我谈论的多是无法与人诉说的苦闷,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知道吗?其实我也相当于一个心理咨询师。每一个人质疑自己的时候,我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用一些正能量去影响他们,每一天都发一些自律、如何让自己更好的东西,去激励他们。

但是,我真的很累,可是我停不下来,如果我不去激励别人,我担心无法维护好我的人设。后来,我的生意做得更大一些,群里的人遍布了全国各地,我也想通了,反正他们也不可能来我家看我真实的样子,我这样做也能赚更多钱,没准真的帮助了一些人呢?尤其是一些宝妈,她们非常需要这样的激励。”

陈先生就这样强迫自己表现出“正能量”,即便他不愿意这样,仍旧停不下来,这是一种强迫的倾向。这种倾向消耗了陈先生几乎全部的精力,越是堆积愧疚感,也越无法入睡,也有更多的压力,又带来更多的焦虑,恶性循环拖垮了陈先生的身体与精力。

通过前文“正能量”的实验,我们知道,压力没有被直面而是被压抑或者隐藏起来,以一种假装正能量的状态在生活时,心脏会承受了太大的负荷,最终还是患上了心肌病,万幸陈先生还年轻,通过休息和调理身体已经改善了,没有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那些外表充满正能量的人,内心未必真如你所看到的那样,其实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正能量强迫症”。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的正能量,而不得不否定你的观点,或者促使你产生焦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旦你察觉自己产生了焦虑,务必远离这样的“正能量者”。

因为真正的正能量者,宽厚仁爱、不急不缓、极具共情能力,绝不会高高在上,使你心生难受。

而你,如果能看到别人身上的正能量,只说明你本身就具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而且也具备这份力量,只是暂时你还没能肯定自己而已。

四、全文小结

1.“肯定即否定”。事物不只有正反两面,非黑即白,还有正反两面的统一体。

2.美国及英国多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表明:真正促使我们身体发生问题的,不是压力(负能量)本身,而是自己看待压力源、刺激源的态度。如果我们坦然地直视压力,直面我们就在压力当中,甚至我们需要压力的助攻,那么,我们的心脏就相当于做了一场健身运动;

反之,我们因为抗拒压力而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会导致心血管收缩,长此以往,会有罹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3.如果实在找不到人诉说,也不想找心理咨询师,不妨找一个本子,连续记录让你尴尬、受伤的事,长期坚持会激发你的免疫修复能力,可以远离一些疾病,提升免疫力。

4.远离“正能量强迫症”,远离那些让你产生焦虑、惊慌的正能量,他们都是缺乏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的损友,真正的好朋友不会这样做。

在文章的结尾,给大家一些面对压力的合理建议吧。

首先,接纳压力、欢迎压力的到来。压力能够促使我们分泌催产素(男女都有这种激素),有效调动并增强我们的社交技能。同时,当心脏加速跳动的时候,养料和氧气也在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大脑和身体,相当于小小地做了运动。

其次,不要去想如何缓解压力。那是在抗拒,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而是多做解决压力的事,比如考研或考证有压力,不能靠刷短视频,而是要专注于背书或者做题学习等,要具体去做事情。

“道阻且坚,行则将至。”让压力去激发我们的潜能,变为力量,而不是用其他事情来代替和安抚,容易更加焦虑不安。

再次,可以通过书写“压力源”获得压力释放,也能更清楚自己的处境。

最后,你看到所有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人,其实曾经都经历了压力的层层洗礼。

一个人的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正能量而没有负能量,只有承认、正视、拥抱自己的负能量,才能与压力为舞、强大起来,才能真正的充满力量!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坏心情有时候确实会“人传人”,所以,适度宣泄、控制和疏导情绪,找一个好朋友倾诉也无可厚非,还会增进友情,适度即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