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一年级学生背不会课文, 外婆旁听几遍背会, 外孙顿时“心态崩塌”

导语:在上小学的过程中最令小学生崩溃的事情就是背课文了,一些简短的课文还好,如果是比较长的课文就会让很多学生崩溃了。

背课文几乎是所有小学生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不仅仅小学生比较苦恼,就连家长也是备受折磨,有些学生贪玩不喜欢背课文,家长也是想尽了办法。

当然有些小学生在背课文的时候,怎么也背不会,家长在一旁进行旁听,反而背会了,这种情况也是不占少数,接下来看看这位小学生是如何心态崩塌的。

一年级学生背不会课文,外婆旁听几遍背会,外孙顿时“心态崩塌”

小学生在刚刚学习的阶段,背诵课文是比较难的一项作业,毕竟刚刚接触这些文字,对于背诵没有任何的技巧,不少的学生对于背诵也是充满了恐惧。

就像下面这位小学生,这位小学生来自江苏苏州,是一名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老师留的家庭作业是背一篇课文,放学回家之后坐在客厅里就开始了背诵课文。

这位小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是熟读,想要通过自己多读几遍加深对于课文的印象,然后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但是经过了好几遍的阅读还是背诵不下来,这个时候已经有点崩溃的状态。

在一旁69岁的外婆听了外孙读了几遍课文之后,随后脱口而出将课文背诵了下来,这个时候这位小学生先是沉默,然后突然地崩溃大哭,拿着自己的课本边哭边走,要回房间自己背。

对于这件事情可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有部分网友表示,小朋友已经这么艰难了,还遭到了外婆的无情嘲讽,换我心态也崩。

还有网友表示,这位奶奶可能是一位教师,这位小学生不要灰心,可能你的外婆已经在几十年前预习过了,作为刚刚学习的你,还是要坚持下来。

为什么老师会留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听听其中真正的原因

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要经历背诵课文的,很多老师也是会留作业,背诵课文、背诵古诗等等,有不少的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背诵的课文在生活中用不到,考试也不考。

那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背诵课文是不是没有什么用处?对于学生和家长的这种疑问也表示理解,接下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老师都喜欢让学生背诵课文。

首先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不是随便想出来的,是根据学生的成长来设定的,背课文的目的首先是让各位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只有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进行输出。

不少的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没话说,不知道写什么,看见了题目之后,能写出来的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句话,这样就是知识储备量不够的表现,所以说老师才会让学生背课文。

其次在小学阶段之所以让学生背诵课文,一方面是因为人在小时候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随着学生长大之后理解能力会越来越强,但也是相反我们的记忆能力也会越来越差。

所以说在小学时期就是要多背诵课文和古诗词,如果在小学阶段不去背诵课文,等长大之后虽然你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了,但是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东西可以理解,那岂不是悲哀。

很多家长都喜欢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进行举一反三,“举一”这个事情很好解决,但是“反三”就需要学生们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了,如果没有知识储备怎么才能举一反三?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表示,死记硬背没有用,但是大家没有明白一个道理,死记硬背只是一个背诵的手段而已,就像上高中之后,每天都会不断地做题。

在这个做题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背诵的手段,只不过是通过一遍一遍地做题把这个题目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给别人的感觉好像不认为自己是在背诵。

所以说背诵是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事情,无论你使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都是要把知识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很多知识是需要背诵的,例如语文的课文、文言文、古诗词等等,还有英语单词,只有不断地去背诵,才能把这些知识印在自己的大脑中。

不少的学生和家长说自己不适合死记硬背,但是死记硬背是一个入门的方法,先学会死记硬背,然后自己再摸索一下其他的背诵方法。

或者也可以参考他人的背诵方法,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尤其是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都是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所以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有一种就是“顺口溜”记忆法,在日常的生活中,人总是会对顺口溜记忆力深刻,这个方法正是运用了大家的记忆模式,来进行学习。

还有不少学霸常用的小纸条记忆法,把自己不会的题目用笔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这样随时都可以看一眼,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想要学习的知识。

笔者寄语:

背诵这件事是所有小学生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法,那么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帮助学生找一个适合记忆的方法,或者是在背诵的过程中要学会监督,做好家长的职责。

话题讨论:对于记忆方法大家有哪些经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