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小学课本再遭吐槽“人物不正常”, 网友: 真是不长记性

近两年来,家长们对于自家孩子所使用教材里面的封面、插图特别关注,有关部门和出版社也屡屡被“骂”上热搜。在问题曝光后,有关部门和出版社也很快做出回应,承认了失误并改过。然而真的“改过”了吗?恐怕还没有全改过来。

一位北京家长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了孩子拿回家的小学六年级《科学》课本,上面的插图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从该家长分享的图片来看,这本《科学》课本中,插画的人物形象都有以下特征:发际线非常高、眼小如鼠、脖子很细、嘴型夸张。虽然不像此前小学数学教材那么“病态”,但看起来还是给人一种比例不协调的感觉,总感觉怪怪的。

对此,网友们普遍表示不满。

有网友表示,画这些插图的设计师是能力不行还是故意的?里面的人物是学生还是父母傻傻分不清,一个个都是糖尿病并发症眼睛看不清的模样。

有网友认为,还是以前的课本图画好看有水平,现在课本的图画根本就没有教育意义。

有网友质疑出版社到底有没有用心在做事,问题出现这么久了都没有彻底改进,真是不长记性,活该被骂。

有网友则表示,如果实在请不起一个能够正常画画的人,自己可以免费提供。

不得不说,这些插图虽然不像此前的小学数学教材“病态”得那么夸张,但在大多数家长看来也绝对算不上“美”,依然还是宽眼距、奇怪的嘴,里面小学生的发际线高得连很多油腻中年人都自愧不如,脖子细得风一吹就要被吹断似的,难怪很多网友都表示“不满意”。

虽然美丑没有固定的标准,或许在那些教材封面、插图的设计者看来,把图片设计成这样可以凸显自己的“天才”、“有文化”,但毕竟教科书不比其他,它对于家长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并且孩子们每天都要翻看,里面的任何细节都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所以每一个字、每一条线都马虎不得。在教科书插图的风格上,还是应该符合大众主流审美,不宜标新立异。

鞋子合不合脚,穿的人最清楚。教材里的封面、插图设计得好不好,老师、学生最有发言权。此起彼伏的质疑声音,就是这些封面、插图“有问题”的最好证明,而且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看了这些图画后表示“辣眼睛”,甚至还自行涂画打上“马赛克”才能顺利阅读,可见问题有多严重。

相比之下,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如今已经为人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辈的人,对以前教材的封面、插图记忆犹新、赞不绝口。

那时候课本中的封面和插图,都是名家名作,非常精美,风格切合大众审美,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代入感,到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味道,启发性强,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那时的学生开学拿到新课本后,第一件事就是翻看书里面的插画反复观赏,回家后又赶紧给新书包上书皮,小心呵护着。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兴趣班,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受到书本里面的图画影响,忍不住临摹、钻研,完成了美术启蒙的?也有很多是因为受到了里面有趣、生动、有故事感的图画的熏陶,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没有对比,就不会知道以前教科书上的封面、插画有多么深入人心。

以前教材里的配图不仅完美地诠释了课文内容,还能通过细微之处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思考,去发现课堂以外的更多东西。对比之下,现在的插图却错漏百出,要么出现了很多跟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要么粗制滥造,要么为了配图而配图,实在太不应该。

教材是孩子们的精神粮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铺路石,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条线都马虎不得,里面的配图应该是有故事、有灵魂、有民族文化传承、能够穿越时空的,而不是某些人的“秀场”。既然选择了参与教材编撰的工作,就要抱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心全意去做好,而不是“向钱看”,否则再大的团队、再多的程序也无济于事。

这么大一个团队审了又审,还是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说解决一年多了,还是没有解决。这些,都很能说明问题。

你觉得新教材的封面、插图好还是老教材的封面、插图好?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