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极其发达的时代里,很多小视频创作者可谓是绞尽脑汁创造作品。但不得不说,尽管部分内容存在摆拍的嫌疑,可真的很有教育意义。
前段时间,广州惠州一位爸爸接女儿放学,接出了“文武百官退朝”的感觉,着实令人捧腹大笑。
视频中,爸爸用镜头拍着自己焦虑万分的表情,而后面女儿却驮着重重的书包悠哉游哉地走出校门。爸爸用文字这样描述着:“各文武百官大臣都退朝了,我家这位大臣迟迟才归来,看气色可能被留在朝中商议要事了。”
诙谐的调侃,极为精准地描述出了如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极为无奈的酸楚。
02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不懂教育,所以孩子不听话也情有可原。但事实上,懂教育的老师往往也是管得好别人家的孩子,却管不了自己家的小孩儿。
昨晚,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一位高三班主任在今日头条的吐槽,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她这样描述着:
“家有一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晚上感觉都是自己追着孩子打卡、学习。说句不好听的,就像求着她一样。
哎,一不催她就玩起来、闹起来,干什么事都需要大人催。我也知道,越催她越磨叽,可是真不管她行吗?啥也不完成,第二天到了学校不就挨批吗?她挨批了,回家还得怨我!
哎,我堂堂的心理老师兼高三班主任,居然教育不好自己一年级的孩子。管她一个,比管我班里五六十个孩子都累。
哎,啥时候能自律起来啊?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咋教育的啊?人家的是来报恩的,咱整个是来复仇的吗?”
该抱怨引来了很多同行的评论——
“同款职业同款娃。可是有时候真的要相信上天让你得到很多的同时,也会让你失去很多。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天知道我遇到了怎样的娃,才有这一番痛彻心扉的感悟。”
“哎,来自同行的无奈啊。刚刚才把孩子的试卷撕了,考了51分,改了一晚上都没有改正确,撕完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原来我以为只有自己才教孩子教到怀疑人生,才发现竟然还有与我同样经历的同行。原谅我内心竟然多了一丢丢的平衡。”
03
提起老师教得好别人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娃,我也算是深有体会。
当年我上初三时,班里有个教师子女,其母亲是高三年级优秀班主任,完全属于我们学校高中部的领军人物,其班里的学生个个优秀。而她的儿子却是成绩倒数、调皮捣蛋的标杆。
尤其是课间操时间,我们经常都能听见作为母亲的她,在我们教室外面的河东狮吼。每次嚷嚷的几乎都是:“你怎么又旷课了?”“你上课规规矩矩地坐着行不行?讲什么话!”“你再上课捣乱,小心今天我让你掉一层皮。”
管得了班里几十个学生,却管不好自己的小孩儿,这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是多么打脸的事情。那么,对于这种难管的教师子女,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治一治呢?
(1)给予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
网上有很多关于教师父母上课,无暇估计自己小孩儿的视频。比如:“单亲高中老师妈妈上晚自习,年幼女儿默默坐门外等候”,“爸爸在室内上课,孩子在门外的凳子上呆着”,“屋里是别人的宝贝,屋外是自己的孩子”,“妈妈教室上课,郑州4岁小女孩门口‘罚站’照片刷屏”,“因疫情停课,老师在空荡的教室给学生上网课,女儿在门口默默守候妈妈”……
如果不是班主任,可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会相对来说多一点,而如若遇到父母是班主任的孩子,父母真正能够陪伴自己的时间往往是寥寥无几了。
弟弟上初中时,其班主任是全校赫赫有名的资深教师,每天赶到寝室喊学生起床,待到学生全部睡下才转身回家。其女儿满是醋意:“妈妈,你能把你对弟弟妹妹们的用心,分一点点给我吗?我看我不像你的孩子,他们才是你的孩子。”
对于更多的教师子女来说,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往往对他们来说,就好似一种奢侈。然而,每个孩子都对父母的陪伴无限渴望,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也能自律,老师们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2)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
父母越是优秀,对孩子的期望就越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能够教好全班几十个学生的老师,其实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最初往往是充满信心的,但现实很骨感,自己最终不仅自信不起来,往往还在抑郁的边缘旋转。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带高年级的老师,往往难以接受自己低年级的孩子磨蹭、拖拉、不爱思考等毛病。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本着“亲生的”原则,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不能总是用自己对待学生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年幼孩子的行为习惯。
(3)尝试着接受孩子的普通。
作为在某个学科比较出色的老师,往往对孩子的期望也就越大,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事实上,不切实际的要求,对孩子而言并不能形成自我突破的动力,反而容易成为破罐破摔的推动力。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好习惯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来自正面的引导,往往比给予孩子负面的打击更有效果。
之前,北大副教授吐槽自己女儿学习差的视频曾在全网走红。他说:“六岁我新华字典就能背下来了。像我闺女那么大,有时候给她辅导学习啊,真的是感慨天道没办法。我老婆也是北大毕业,我们家智商都低不了对不对?而且我小时候是神童对不对?我那姑娘跟我们那是差太远了。哎,可没办法,你必须接受这个东西。”
——————
老师,往往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对得起别人家的孩子,却对自己的孩子满是亏欠。很多人认为教师子女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着高于一般家庭的文化熏陶,甚至提出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的荒谬建议。而实际上教师子女的孤独和无奈,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