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教育部发布消息, 2022年中小学生初一入学将不再是难题, 更加公平

导语:2022年已经快要过去一半了,对于已经入学的孩子们,学完这一学期就要深入更高年级的学习了,而对于另一部分还没入学的孩子或者由小学升上初中的孩子,宝爸宝妈就要注意了。

今年的小一和初一的入学政策和以往有所不同,家长们需要好好做准备。

9年义务教育是国家赋予每一个祖国的花朵的义务和权力,每个人都需要去上学。但由于家长对学历的过分看重,现代社会学历的内卷严重,很多地区在保证孩子9年义务教育时设置了很多不必要的门槛。

教育部发布消息,2022年中小学生初一入学将不再是难题,更加公平

各位家长的着急心里,也使得各个学校使劲各种办法来招生。有些家长哪怕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但为了孩子不要输在了起跑线上,也硬着头皮让自己的孩子挤进名校,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成长学习。

家长的内卷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内卷,因此很多学校会采取掐尖招生的办法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生源质量,从而把自己的名校招牌打起来,所以我们会听到哪怕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就会有很多招生考试,而且题目也很难,就是为了掐尖。

但无论是家还是学校这种心态和做法都是有违9年义务教育的宗旨的,只会加剧教育的内卷和教育的不公平,好的学校会越来越有米名,最后会导致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被分了等级。

因此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育也发布了新政策,所有学校都要实施,而家长看到了新政策,都拍掌叫好,因为这几项新政策很好的促进了教育公平,同时对于以往小一和初一入学时的繁杂手续也减少了不少,家长也可以减少焦虑了

01 招生范围更加合理,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你住在哪里,孩子就在附近的学校上学,这是方便家长的政策,同时也是遏制不必要内卷的手段。这一个政策其实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很好的执行了,而如今在双减政策的加持下,这一部分尚未实施的地区将逐渐消失。

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是不一样,如果每个学生都朝着好的学校去,那么其他学校就没人了,因此这个新政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学校规定到哪一个招生范围,这样每个地区的学生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都是公平的。

02 不可再获取和学生本人入学无关的信息

一起有很多家长抱怨,只要是办理小一和初一入学手续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在裸奔,因为学校要获取的不仅仅是学生本人的信息,还有家长的工作和家长的工资,让家长们很是反感,纷纷抱怨这和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关系。

部分工作一般,工资一般的家长就很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在学校被区别对待,而收集这些和学生本人无关的信息不仅会让工作和工资的一般的家长担心也会助长一些家长的炫耀心里,这并不会促进教育公平。

从今年开始,如果还有学校违规获取家长的隐私问题,家长可以随时举报。

03 义务教育要和学前教育区分开

如果要说教育内卷,鸡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长的,那可以追溯到幼儿园时期。义务教育本就是学生的权力,但很多学校的招生就要求要看一个孩子幼儿园时期的简历,这不是为难孩子也为难家长吗?

当然除了要和幼儿教育区分开外,如今入学报名需要的手续和准备的资料也变少了,能减少就减少的原则,家长也不用为了一个资料跑来跑去了,而且很多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和报名上传了,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带孩子在外务工的家长们。

因此,从今年开始小一,初一的入学也变得更便利和简单了

在政策上,教育局已经帮助大部分家长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但也耐不住一些心的家长,完全不管孩子的入学的问题,都要开学了,连入学报名都没有报,因此,在这里给各位家长几点注意事项,请给位家长都要好好留意。

01 及时了解当地政策,准备好资料

上文所说的政策只是一个大纲,而具体的报名手续需要看当地的政策,要经常关注当地教育部分所发的信息,不要错过了关键信息,并且提前准备好入学需要的材料。

报名成功后,及时了解孩子上学的学校需要学生准备哪些资料,学校的基本情况是什么,自己的孩子要不要住校,所报名学校是否可以住校,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

02 让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出转变

尤其是刚上小学的学生,对学校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包括上课和作息时间,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生活,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要让孩子做出转变

对于从小学升到初中的学生,也是一个难题,虽然已经上了6年小学了,但初中和小学是不一样的,很多家长由于没有注意的这一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还是停留在小学,就会导致孩子在上了初中之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因此无论是小一和是初一,在开学前家长就要让孩子提前适应未来的生活。

结语:9年义务教育是大部分人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期,因此相当重要,为了教育的更加公平,教育局也在一些政策上做了调整,而家长们也不要浪费了国家的一片心意,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