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无意中看到1952年的教育海报, 才知现代教育的问题所在

教育,立国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鲁迅曾批评当时中国中流的家庭,父母教育孩子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也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另一种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惧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是‘听话’,是自己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这段话不可谓不深刻,因为这样的问题在如今依然存在。鲁迅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告诫父母们用“爱”的思想去教育。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国家教育部门曾下发了一批海报,图文并茂,教育工作者手把手引导如何教育孩子,大家看过后应该有所启示。

嫉妒

家是孩子人世以来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一辈子的课堂。孩子的性格、爱好、品行、态度、习惯的形成是受家庭潜移默化影响的,而多个孩子的家庭特别容易“厚此薄彼”。

弟弟妹妹出生后,老大难免会出现失落和嫉妒,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例如故意欺负老二、做坏事惹父母生气、生活能力退化等,这时父母更需要关注老大的心理变化,不要一味地谴责孩子,要尽量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想法,同时减少对孩子的忽略,让孩子延续以前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并安排一些单独相处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家庭氛围,否则被偏爱者容易骄横任性,被冷落者容易冷漠孤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之间的差异,明白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唯一”,没有必要对两个孩子进行横向对比,更不能偏爱、溺爱孩子。

我从哪里来?

生命世界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有着神秘感,“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长。中国家长普遍谈性色变,孩子问妈妈这个问题时,妈妈推给爸爸,爸爸再把这个问题推回来,就是不正面回答。事实上,只要家长因势利导,借着动物的生产过程向孩子说明,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重要的能力。狄德罗曾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想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没有了想象力,就没有了文学艺术、创造发明和科学预见。想象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儿童的想象力弥足珍贵,他们天生喜欢沉浸在想象中。可以说,想象是儿童独特的存在方式。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儿童的想象力没有被保护,反而受到了压制。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错误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慢慢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好奇心

和想象力一样,好奇心作为个体重要内部动机,是创造性人才的关键特征。好奇心是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诉求,推动创造性思维发挥,有利于智力、语言的发展。

家长应通过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正确认识提问行为,善于观察和发现儿童的探究行为,关注儿童的好奇行为来理解、回应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情感教育

在一个家庭中,情感忽视是隐蔽的,它存在于全家福空白的地方,而不体现在照片里微笑的脸上。它隐藏在一个人童年时父母的那些“没有说”、“看不到”、“记不得”、“懒得做”、“不在乎”里。

家庭情感忽视会对儿童后天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会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在儿童期受到情感忽视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性格孤傲、认知情绪失常等状况。

从学业这一方面来说,由于长期生活在缺乏情感交流的环境中,加之学校中学业竞争激烈,许多儿童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或产生暴躁、冲动等消极情绪,这类性格和情绪对于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提升存在诸多不利,会直接影响儿童后天学业的发展。

家长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询问,多沟通,多观察,并及时与孩子确认他的感受,同时,父母也要观察和体会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多余的情绪甩在孩子身上。最后,不要想当然,要尊重多样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